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17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所述井结构包括从地面经水合物层延伸至油气层的油井和油管,所述油管插设于所述油井内并与所述油井之间具有径向间隔,该径向间隔内设置有第一封隔器,所述第一封隔器将所述油井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下方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水合物层连通以采集所述水合物层的天然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油管和所述油气层连通以采集所述油气层的石油和天然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井结构能够实现水合物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化低成本开采。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化低成本开采。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化低成本开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合物藏和油气藏一般储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水合物藏,埋藏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初步估计其资源量为全球含碳化合物的两倍。目前,对于油气藏的开采已日渐成熟,而对于水合物藏的开采,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与传统能源埋藏条件不同,开采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特点,虽然已经取得了多次试采成功,但产量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开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以实现水合物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化低成本开采,推动水合物藏大规模商业开采的进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所述井结构包括从地面经水合物层延伸至油气层的油井和油管,所述油管插设于所述油井内并与所述油井之间具有径向间隔,该径向间隔内设置有第一封隔器,所述第一封隔器将所述油井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下方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水合物层连通以采集所述水合物层的天然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油管和所述油气层连通以采集所述油气层的石油和天然气。
[0005]可选地,所述油井的井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水合物层的第一采集孔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油气层的第二采集孔。
[0006]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第一采集井,所述第一采集井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水合物层内延伸,所述第一采集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采集孔,用于采集所述水合物层的天然气。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采集井为从所述油井向外延伸的水平井。
[0008]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采集井,多个所述第一采集井围绕所述油井间隔排布。
[0009]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第二采集井,所述第二采集井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油气层内延伸,所述第二采集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二采集孔,用于采集所述油气层的石油和天然气。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采集井为从所述油井向外延伸的水平井。
[0011]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采集井,多个所述第二采集井围绕所述油井间隔排布。
[0012]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从地面延伸至所述水合物层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插设于所述油井内并与所述油井和所述油管之间具有径向间隔,该径向间隔内设置有第二封隔
器,所述第二封隔器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与所述水合物层连通以采集所述水合物层的天然气,所述下腔室与所述注入管和所述水合物层连通以向所述水合物层注入助采流体。
[0013]可选地,所述油井的井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下腔室与所述水合物层的注入孔。
[0014]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注入井,所述注入井与所述下腔室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水合物层内延伸,所述注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注入孔,用于向所述水合物层注入助采流体。
[0015]可选地,所述注入井为从所述油井向外延伸的水平井。
[0016]可选地,所述井结构包括多个所述注入井,多个所述注入井围绕所述油井间隔排布。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井结构可以实现水合物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开采,大大提高单井油气产量,降低水合物藏的大规模商业开采门槛,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基于现有的油气钻采平台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不用搭建新的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平台及设备,能够大幅降低开采成本;另外,在本技术的井结构中,由油管采集的高温油气在向上流经第一腔室时,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腔室,从而有效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堵塞油井。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中井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

油井,101

第一腔室,102

第二腔室,103

上腔室,104

下腔室,11
‑ꢀ
油管,12

第一封隔器,13

第一采集井,131

第一采集孔,14

第二采集井, 141

第二采集孔,15

注入管,16

第二封隔器,17

注入井,171

注入孔,20
‑ꢀ
水合物层,21

油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所述井结构包括从地面经水合物层20延伸至油气层21的油井10和油管11,油管11插设于油井10内并与油井10之间具有径向间隔,该径向间隔内设置有第一封隔器12,第一封隔器12将油井10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位于第一封隔器12上方的第一腔室101和位于第一封隔器12下方的第二腔室 102,第一腔室101与水合物层20连通以采集水合物层20的天然气,第二腔室102与油管11和油气层21连通以采集油气层21的石油和天然气。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井结构可以实现水合物藏与油气藏的一体开采,大大提高单井油气产量,降低水合物藏的大规模商业开采门槛,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基
于现有的油气钻采平台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不用搭建新的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平台及设备,能够大幅降低开采成本;另外,在本技术的井结构中,由油管采集的高温油气在向上流经第一腔室101时,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腔室,从而有效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堵塞油井10。
[0027]上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第一腔室101与水合物层20连通,不仅可以实现水合物层20天然气的采集,还可以实现对水合物层20的降压开采。
[0028]本技术中,为了实现第一腔室101与水合物层20的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在油井10的井壁上设置连通第一腔室101与水合物层20的第一采集孔131。其中,第一采集孔131可以为沿油井10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结构包括从地面经水合物层(20)延伸至油气层(21)的油井(10)和油管(11),所述油管(11)插设于所述油井(10)内并与所述油井(10)之间具有径向间隔,该径向间隔内设置有第一封隔器(12),所述第一封隔器(12)将所述油井(10)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12)上方的第一腔室(101)和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12)下方的第二腔室(102),所述第一腔室(101)与所述水合物层(20)连通以采集所述水合物层(20)的天然气,所述第二腔室(102)与所述油管(11)和所述油气层(21)连通以采集所述油气层(21)的石油和天然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10)的井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1)与所述水合物层(20)的第一采集孔(131)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02)与所述油气层(21)的第二采集孔(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结构包括第一采集井(13),所述第一采集井(13)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水合物层(20)内延伸,所述第一采集井(13)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采集孔(131),用于采集所述水合物层(20)的天然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井(13)为从所述油井(10)向外延伸的水平井,和/或所述井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采集井(13),多个所述第一采集井(13) 围绕所述油井(10)间隔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天然气同井开采的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结构包括第二采集井(14),所述第二采集井(14)与所述第二腔室(102)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油气层(21)内延伸,所述第二采集井(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杰孙连坡谢涛陈绪跃王文杨进王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