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铅独腿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89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铅独腿钩,包括连接块、主钓钩、主连接球、主钩杆、主钩尖、主钩门、副钩尖、副钩门、副钩杆、连接带、圆浮、副钓钩和杆腿,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钓钩,所述主钓钩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主连接球,所述主连接球远离主钓钩的一端连接有主钩杆,所述主钩杆远离主连接球的一端连接有主钩门,所述主钩门靠近主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钩倒刺,所述主钩门远离主钩杆的一端设置有主钩尖,所述主钩尖上固定连接有主钩锯齿;本鱼钩采用的钩尖锋利,贯穿力强,绑扎结实,钩杆上连接的钩门宽大,使鱼钩更加容易的挂住鱼身,大大提高了捕获几率,本鱼钩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捕获几率大,污染程度小。污染程度小。污染程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铅独腿钩


[0001]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铅独腿钩。

技术介绍

[0002]鱼钩,垂钓时用于悬挂钓饵以吸引鱼类上钩的工具。现在鱼钩的发展很快,种类繁多,有不锈钢的,有碳素材料的合金钢,大小型号分类也比较多,鱼钩由柄头、钩柄、钩弯、钩尖、钩门、钩底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是垂钓时必备工具。完善的钓具组合是助您成为垂钓高手的利器,而鱼钩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要让鱼钩同时具备上述四方面的特点是相当困难的。用大号粗径、高碳素钢材鱼钩就要牺牲韧性和吸入性;而使用小号细径、中碳素钢材鱼钩,那么鱼钩的抗拉力又稍嫌不足。所以,要因鱼施钓,根据垂钓对象鱼的种类大小,摄食方法及用饵等因素,选择不同尺码,不同钩型的鱼钩,使鱼钩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0003]公告号为CN20892501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蝴蝶槽鱼钩,包括钩柄、连接于钩柄一端的柄头、及通过钩弯连接于钩柄另一端的钩尖,于所述柄头上开有由所述柄头远离所述钩柄的一端端面延伸至柄头与钩柄连接处的第一凹槽,沿所述柄头向钩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渐缩,于所述钩柄上沿钩柄的轴向开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本技术具有钓鱼过程中防止鱼线被钩柄割断的特点,适用于在垂钓过程中鱼线的防鱼钩割断的领域。
[0004]但是在该专利中,钓尖的锋利程度低,钩门的宽度不够,捕获率低,同时传统荧光粉以粉末状的硫化锌为基质为了使硫化锌得到连续激发,就要掺混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环境,对人体危害巨大,为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术内容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铅独腿钩,连接块、主钓钩、连接球、主钩杆、主钩尖、主钩门、副钩尖、副钩门、副钩杆、连接带、圆浮、副钓钩以及杆腿相互配合,大大增加了鱼钩的稳定性,提高了捕获几率,钓杆上通过连接带连接有圆浮,圆浮上设置有夜光涂层,白天受到日光的照耀,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夜晚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光,相对于传统荧光粉,该夜光涂层无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小。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7]如何设置一个有效机构,解决鱼钩的捕获率低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加铅独腿钩,包括连接块、主钓钩、主连接球、主钩杆、主钩尖、主钩门、副钩尖、副钩门、副钩杆、连接带、圆浮、副钓钩和杆腿,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钓钩,所述主钓钩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主连接球,所述主连接球远离主钓钩的一端连接有主钩杆,所述主钩杆远离主连接球的一端连接有主钩门,所述主钩门靠近主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钩倒刺,所述主钩门远离主钩杆的一端设置有主钩尖,所述主钩尖上固定连接有主
钩锯齿;
[0010]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钓钩,所述副钓钩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副连接球,所述副连接球远离副钓钩的一端连接有副钩杆,所述副钩杆远离副连接球的一端连接有副钩门,所述副钩门靠近副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钩倒刺,所述副钩门远离副钩杆的一端设置有副钩尖,所述副钩尖上固定连接有副钩锯齿。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钩杆和副钩杆上均套接有限位扣,且限位扣对称分布在连接带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钩杆靠近主连接球的一端与所述副钩杆靠近副连接球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下端安装有扣带,所述扣带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下端与圆浮固定连接,所述圆浮的表面设置有夜光涂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杆腿,所述杆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拆卸式安装有铅块。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装置采用的钩尖锋利,贯穿力强,绑扎结实,钩型完美,大小通杀,大大提高了捕获几率;
[0016]2、本装置的钩杆上连接的钩门宽大,使鱼钩更加容易的挂住鱼身;
[0017]3、圆浮上设置的夜光涂层为新一代的发光原料,白天受到日光的照耀,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夜晚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光,相对于传统荧光粉,该夜光涂层无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小;
[0018]4、钓尖上设置有锯齿和钩门上的倒刺相互配合,能够降低鱼的脱钩率,大大增加了鱼钩的稳定性,提高了捕获几率;
[0019]5、杆腿上设置有铅块,防止鱼钩在使用过程中被鱼拉坏。
[0020]综上,本鱼钩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捕获几率大,污染程度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加铅独腿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主钓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副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圆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连接块;2、主钓钩;3、主连接球;4、主钩杆;5、主钩尖;6、主钩门;7、副钩尖;8、副钩门;9、副钩杆;10、连接带;11、圆浮;12、副钓钩;13、铅块;14、杆腿;15、主钩倒刺;16、主钩锯齿;17、扣带;18、顶座;19、夜光涂层;20、限位扣;21、副连接球;22、副钩倒刺;23、副钩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加铅独腿钩,包括连接块1、主钓钩2、主连接球3、主钩杆4、主钩尖5、主钩门6、副钩尖7、副钩门8、副钩杆9、连接带10、圆浮11、副钓钩12和杆腿14,所述连接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钓钩2,所述主钓钩2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设置有主连接球3,所述主连接球3远离主钓钩2的一端连接有主钩杆4,所述主钩杆4远离主连接球3的一端连接有主钩门6,所述主钩门6靠近主钩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钩倒刺15,所述主钩门6远离主钩杆4的一端设置有主钩尖5,所述主钩尖5上固定连接有主钩锯齿16;
[0029]所述连接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钓钩12,所述副钓钩12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设置有副连接球21,所述副连接球21远离副钓钩12的一端连接有副钩杆9,所述副钩杆9远离副连接球21的一端连接有副钩门8,所述副钩门8靠近副钩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钩倒刺22,所述副钩门8远离副钩杆9的一端设置有副钩尖7,所述副钩尖7上固定连接有副钩锯齿23;
[0030]所述主钩杆4和副钩杆9上均套接有限位扣20,且限位扣20对称分布在连接带10的两侧;
[0031]所述主钩杆4靠近主连接球3的一端与所述副钩杆9靠近副连接球21的一端均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铅独腿钩,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块(1)、主钓钩(2)、主连接球(3)、主钩杆(4)、主钩尖(5)、主钩门(6)、副钩尖(7)、副钩门(8)、副钩杆(9)、连接带(10)、圆浮(11)、副钓钩(12)和杆腿(14),所述连接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钓钩(2),所述主钓钩(2)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设置有主连接球(3),所述主连接球(3)远离主钓钩(2)的一端连接有主钩杆(4),所述主钩杆(4)远离主连接球(3)的一端连接有主钩门(6),所述主钩门(6)靠近主钩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钩倒刺(15),所述主钩门(6)远离主钩杆(4)的一端设置有主钩尖(5),所述主钩尖(5)上固定连接有主钩锯齿(16);所述连接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钓钩(12),所述副钓钩(12)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设置有副连接球(21),所述副连接球(21)远离副钓钩(12)的一端连接有副钩杆(9),所述副钩杆(9)远离副连接球(21)的一端连接有副钩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水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兴隆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