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767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部、刃部、排屑部以及装夹部;所述导向部用于与机床配合实现直线导向;所述刃部依次包括扩削部、与扩削部连接的铰削部,用于实现深孔扩铰削;所述排屑部用于实现排屑;所述装夹部用于将深孔扩铰削复合刀装夹在机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将扩削和铰削两道工序合并一次进给加工,代替原扩削和铰削两次进给加工过程,能有效保证深孔的加工质量,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成批量的加工生产。利于成批量的加工生产。利于成批量的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


[0001]本技术属于深孔钻孔
,具体涉及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行业,深孔加工指的是钻孔长度(或深度)大于等于孔直径的三倍。目前壳体类零件深孔加工需要通过钻孔、扩孔、铰孔才能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其中,钻孔是粗加工,用于去除余量;扩孔是半精加工,用于纠正位置精度;铰孔时余量较小属精加工,保证最终要求尺寸、形状精度和减小孔的表面粗糙度。三道工序各需一把刀具(钻头、扩刀、铰刀),刀具成本较高且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主要解决目前的深孔钻孔需要钻头、扩刀、铰刀三道工序,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对扩削加工和铰削加工进行合并,简化深孔加工工艺步骤。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5]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部、刃部、排屑部以及装夹部;
[0006]所述导向部用于与机床配合实现直线导向;
[0007]所述刃部依次包括扩削部、与扩削部连接的铰削部,用于实现深孔扩铰削;所述扩削部包括等圆周设置的多个刀齿;所述铰削部包括与所述刀齿一体化连接的多个螺旋形切削刃。
[0008]所述排屑部用于实现排屑;
[0009]所述装夹部用于将深孔扩铰削复合刀装夹在机床上。
[0010]进一步,所述扩削部长6mm,铰削部长15mm,扩削部直径小于铰削部,扩削部与铰削部为一体结构,扩削部与铰削部的连接处加工有45
°
倒角。
[0011]更进一步,所述扩削部直径为φ18.95,铰削部直径为φ19.25,单位为mm。所述导向部直径为φ15,长度为175mm;
[0012]进一步,在所述装夹部采用莫氏2#锥度,用于实现深孔扩铰削复合刀的定位装卡。
[0013]同时,在导向部的轴心,沿着导向部的长度方向,加工有内部的冷却通孔,该冷却通孔直通向刃部。
[0014]还包括,在所述导向部的径向,加工有冷却液出入口,该冷却液出入口与冷却通孔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冷却通孔的直径为φ5,所述冷却液出入口的直径为φ2。
[0016]所述刃部的齿槽为螺旋槽,刀齿齿数为4-8个,刀齿沿圆周等齿距分布。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将扩削和铰削两道工序合并一次进给加工,代替原扩削和铰削两次进给加工过程,能有效保证深孔的加工质量,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成批量的加工生产。
[001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复合刀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复合刀加工尺寸示意图。
[0022]图3为复合刀具扩削和铰削刀刃部。
[0023]图4为复合刀具装夹部示意图。
[0024]图5为复合刀具冷却通孔示意图。
[0025]图6为复合刀具刃部刀刃镶嵌方式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其中,1-导向部、2-刃部、3-排屑部、4-装夹部;
[0028]11-冷却通孔、12-冷却液出入孔;
[0029]21-扩削部、22-铰削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1]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0032]在本公开中,使用的顺次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做位置区分,无其他限定。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该扩铰削复合刀具用于加工HT200HB75-85灰铸铁壳体零件的深孔切削,扩削和铰削的孔径为D19.3(0,-0.17),长度约150mm的深孔,位置度要求0.25,粗糙度要求3.2。该扩铰削复合刀具本体采用9SiCr材料,装夹部采用国际标准莫氏2#锥度,通过与机床静配合以精确定位,可以方便的拆卸。
[0035]该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部1、刃部2、排屑部3以及装夹部4;其中,所述导向部1用于与机床配合实现直线导向;所述刃部2依次包括扩削部21、与扩削部21连接的铰削部22,用于实现深孔扩铰削;所述排屑部3用于实现排屑;所述装夹部4用于将深孔扩铰削复合刀装夹在机床上,采用的是莫氏锥度锥柄。
[0036]进一步,关于导向部,设计为直径D15(-0.006,-0.014),长175mm,与机床的夹具导向套[直径D15(0,+0.018)]动态连接实现直线导向,满足对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0.01,该部位热处理硬度55-58HRC。
[0037]更进一步,沿导向部轴线,设计直径为D5内冷孔,即冷却通孔,冷却通孔出口对准扩削刃实现冷却。在导向部1的轴心,沿着导向部1的长度方向,加工有内部的冷却通孔11即内冷孔,该冷却通孔11直通向刃部2,在所述导向部1的径向,加工有冷却液出入口12,该冷却液出入口12与冷却通孔11连通,有效实现刃部2冷却。
[0038]优选的,所述冷却通孔11的直径为φ5,所述冷却液出入口12的直径为φ2。
[0039]进一步,关于刃部,刃部采用YG6X硬质合金4-8刃镶嵌固定,刃部总长21mm,热处理硬度55-58HRC,满足对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0.01,其中,扩削部设计为直径D18.95(-0.02,0),长6mm,倒锥0.015,扩削后深孔单边余量0.15留于铰削加工;铰削部设计为直径D19.25(-0.01,0),长15mm。扩削部21与铰削部22为一体结构,扩削部21与铰削部22的连接处加工有45
°
倒角。优选的,所述扩削部21包括等圆周设置的多个刀齿或刀片;所述铰削部(22)包括与所述刀齿一体化连接的多个螺旋形切削刃,最优选的,所述刃部2的齿槽为螺旋槽,刀齿齿数为6个,刀齿沿圆周等齿距分布。
[0040]本技术关于刃部刀齿的齿数、齿槽、以及刀齿的几何角度(包括主偏角、前角、后角以及刃倾角的设计)等所有结构上的设计,同一般的扩削刀或铰削刀的设计,本技术不做进一步限定,例如技术CN201920344677.5中公开的螺旋铰刀,就可以作为本申请中铰削部22的螺旋形切削刃:所述刀头上设置有三条螺旋型的第一刀刃部、第二刀刃部和第三刀刃部,所述三个刀刃部的形状结构相同、等分排布在所述刀头上,其中,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部(1)、刃部(2)、排屑部(3)以及装夹部(4);所述导向部(1)用于与机床配合实现直线导向;所述刃部(2)依次包括扩削部(21)、与扩削部(21)连接的铰削部(22),用于同步实现深孔扩铰削;所述扩削部(21)包括等圆周设置的多个刀齿;所述铰削部(22)包括与所述刀齿一体化连接的多个螺旋形切削刃,且扩削部(21)直径小于铰削部(22);相邻刀齿之间以及相邻螺旋形切削刃之间形成所述排屑部(3),用于容屑及排屑;所述装夹部(4)用于将深孔扩铰削复合刀装夹在机床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削部(21)长6mm,铰削部(22)长15mm,所述扩削部(21)直径为φ18.95,铰削部(22)直径为φ19.25,单位为mm;扩削部(21)与铰削部(22)的连接处加工有45
°
倒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深孔扩铰削复合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建杜云龙杨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