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包括龙骨板,龙骨板内侧面安装有保温内板,保温内板外侧面安装有轻质钢板;龙骨板外侧面安装有保温外板,保温外板外侧面安装有固定钢板;龙骨板底端通过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与轻质钢板底端、固定钢板底端固定连接,龙骨板内外侧面分别与通过多组定位组件分别与保温内板里侧面、保温外板里侧面定位连接;保温内板外侧面通过多组限位组件与轻质钢板里侧面限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设有卡合组件、定位组件、限位组件,可根据不同尺寸类型的外墙板规格大小,灵活选用合适数量的组件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构造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板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板材,主要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现有的保温板通常由保温芯体和外浇注层构成,由于保温芯体大都是脆弱的泡沫板,故浇注时需要对泡沫板有效定位和防护,以防止因泡沫板强度低而导致保温板易碎裂和损坏的问题。
[0003]现有的双层保温板内部虽设有机械连接件,但通常为了固定可靠性,通常内置大尺寸的接插连接组件,安装麻烦、笨重,而且通常只适用单一规格的保温板进行定,变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包括龙骨板,所述龙骨板为竖向放置的矩形板状,所述龙骨板内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内板,所述保温内板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轻质钢板;所述龙骨板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外板,所述保温外板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固定钢板;所述龙骨板底端通过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与轻质钢板底端、固定钢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龙骨板内外侧面分别与通过多组定位组件分别与保温内板里侧面、保温外板里侧面定位连接;所述保温内板外侧面通过多组限位组件与轻质钢板里侧面限位连接,所述保温外板外侧面通过多组第二限位组件与固定钢板里侧面限位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限位组件结构完全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凹字形卡块、固定螺纹筒、固定螺栓,所述龙骨板底端纵向凹陷有一对第一L形凹槽,位于第一L形凹槽对应的位置在轻质钢板底端、固定钢板底端均凹陷有第二L形凹槽,所述第一L形凹槽与对应的第二L形凹槽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字形卡块,且所述凹字形卡块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的第一L形凹槽、第二L 形凹槽内;位于凹字形卡块两端之间在保温内板底端、保温外板底端均设有开口朝下的固定螺纹筒,所述凹字形卡块底面中部凹陷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里端与对应的固定螺纹筒螺旋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矩形定位板、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所述龙骨板两侧面均与交错凹陷有矩形定位槽,所述矩形定位槽内中部横向凹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矩形定位槽内两端横向凹陷有一对第二定位槽;位于矩形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在保温内板里侧面、保温外板里侧面均设有固定连接的矩形定位板,所述矩形定位板外侧面中部横向设有第一定位杆,且所述第一定位杆外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矩形定位板外侧面
两端横向设有一对第二定位杆,且每根所述第二定位杆外端均插设在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矩形限位板、限位螺纹筒、限位螺栓、填充柱,所述轻质钢板里侧面凹陷有矩形限位槽,位于矩形限位槽对应的位置在保温内板均设有固定连接的矩形限位板,所述矩形限位板上横向设有一对贯穿的限位螺纹筒;位于矩形限位槽对应的位置在轻质钢板外侧面凹陷有一对限位通孔,每个所述限位通孔内均插设有限位螺栓,每个所述限位螺栓里端均贯穿矩形限位槽,且每个限位螺栓里端均与对应的限位螺纹筒螺旋连接;位于限位螺栓外端在限位通孔内设有填充柱,所述填充柱为圆柱形橡胶状。
[0010]优选地,所述保温内板上均匀凹陷有多排多列第一通孔,且每个第一通孔内均安装有第一轻钢筒;所述保温外板上均匀凹陷有多排多列第二通孔,且每个第二通孔内均安装有第二轻钢筒。
[0011]优选地,所述矩形定位板上下两端面均凹陷有定位短槽,位于定位短槽对应的位置在矩形定位槽内设有一对定位弹簧,每根所述定位弹簧外端均设有定位短杆,且每根定位短杆外端均插设在对应的定位短槽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龙骨板底端通过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与轻质钢板底端、固定钢板底端固定连接,增加了龙骨板外端部与轻质钢板、固定钢板连接的稳定性;
[0014]2、龙骨板内外侧面分别与通过多组定位组件分别与保温内板里侧面、保温外板里侧面定位连接,增加了龙骨板内外侧面分别与保温内板、保温外板连接的稳定性;
[0015]3、保温内板外侧面通过多组限位组件与轻质钢板里侧面限位连接,保温外板外侧面通过多组第二限位组件与固定钢板里侧面限位连接,增加了保温内板与轻质钢板、保温外板与固定钢板连接的稳定性;
[0016]4、设置间距不同的孔洞,保证了上下两保温板的孔洞以一定间距错开,加长了传热路径,有效提高了外墙板的保温性能;有效增加了声音传播路径,充分增强了隔音效果,有效阻隔了断冷桥现象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保温、节能、耐久性能;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内设有卡合组件、定位组件、限位组件,可根据不同尺寸类型的外墙板规格大小,灵活选用合适数量的组件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保温内板左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保温外板左视图;
[0026]图中序号:轻质钢板1、保温内板2、第一轻钢筒21、龙骨板3、保温外板4、第二轻钢筒41、固定钢板5、凹字形卡块6、固定螺纹筒61、固定螺栓62、矩形定位板7、第一定位杆71、第二定位杆72、定位弹簧73、定位短杆74、矩形限位板8、限位螺纹筒81、限位螺栓83、填充柱8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为了提高了双层保温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参见图1
‑
7,包括龙骨板3,所述龙骨板3为竖向放置的矩形板状,所述龙骨板3内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内板2,所述保温内板2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轻质钢板1;所述龙骨板3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外板4,所述保温外板4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固定钢板5;所述龙骨板3底端通过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与轻质钢板1底端、固定钢板5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龙骨板3内外侧面分别与通过多组定位组件分别与保温内板2里侧面、保温外板4里侧面定位连接;所述保温内板2外侧面通过多组限位组件与轻质钢板1里侧面限位连接,所述保温外板 4外侧面通过多组第二限位组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包括龙骨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板(3)为竖向放置的矩形板状,所述龙骨板(3)内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内板(2),所述保温内板(2)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轻质钢板(1);所述龙骨板(3)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保温外板(4),所述保温外板(4)外侧面安装有竖向放置的固定钢板(5);所述龙骨板(3)底端通过一对卡合组件分别与轻质钢板(1)底端、固定钢板(5)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龙骨板(3)内外侧面分别与通过多组定位组件分别与保温内板(2)里侧面、保温外板(4)里侧面定位连接;所述保温内板(2)外侧面通过多组限位组件与轻质钢板(1)里侧面限位连接,所述保温外板(4)外侧面通过多组第二限位组件与固定钢板(5)里侧面限位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限位组件结构完全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凹字形卡块(6)、固定螺纹筒(61)、固定螺栓(62),所述龙骨板(3)底端纵向凹陷有一对第一L形凹槽,位于第一L形凹槽对应的位置在轻质钢板(1)底端、固定钢板(5)底端均凹陷有第二L形凹槽,所述第一L形凹槽与对应的第二L形凹槽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凹字形卡块(6),且所述凹字形卡块(6)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的第一L形凹槽、第二L形凹槽内;位于凹字形卡块(6)两端之间在保温内板(2)底端、保温外板(4)底端均设有开口朝下的固定螺纹筒(61),所述凹字形卡块(6)底面中部凹陷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62),且所述固定螺栓(62)里端与对应的固定螺纹筒(61)螺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复合双层保温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矩形定位板(7)、第一定位杆(71)、第二定位杆(72),所述龙骨板(3)两侧面均与交错凹陷有矩形定位槽,所述矩形定位槽内中部横向凹陷有第一定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慧云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