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属于口罩机设备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第一U型板,第一U型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U型板,第二U型板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插杆,插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的在插杆上呈等间距分布,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与插杆套接连接,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隔板固定连接,第二U型板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插杆的外侧套接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隔板,两个第二U型板内侧的多个隔板呈间隔分布,两个第二U型板相互靠近时,多个隔板呈间隔式相互插入,从而实现对加工布料的折叠,折叠速度快、效率高,折叠的效果更好。的效果更好。的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口罩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出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多以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口罩的外层往往积聚着很多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物,平时最好多备几只口罩,以便替换使用,应每日换洗一次,一次性口罩(包括医用和民用)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透气性较好的无纺布作为口罩片,再焊上橡筋耳带制成。目前,现有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对加工布料的折叠效果较差,其次,折叠的层数和间距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包括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U型板,所述第二U型板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的在插杆上呈等间距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与插杆套接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两个所述挤压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呈对称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U型板的两侧内壁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滑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滑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分别与插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的一端内腔设置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滑块的一侧面和第一限位滑槽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杆均与多个隔板贯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分别位于第二U型板的两侧内壁一端的上下两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U型板的两侧内壁的另一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滑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滑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分别与活动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U型板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滑槽,所述第三限位滑槽内设置有与第三限位滑槽相适配的第三限位滑块,所述第三限位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第二U型板的两侧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U型板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与活动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U型板的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
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一U型板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U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U型板的开口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内侧的多个隔板呈间隔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在插杆的外侧套接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隔板,两个第二U型板内侧的多个隔板呈间隔分布,两个第二U型板相互靠近时,多个隔板呈间隔式相互插入,从而实现对加工布料的折叠,折叠速度快、效率高,折叠的效果更好;
[0013]2、本技术通过在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拉力弹簧,活动板的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两个挤压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呈对称的倾斜设置,挤压块靠近隔板并对隔板挤压,在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使得多个隔板之间的间距同步改变,从而便于调节对加工布料的折叠层数和间距。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剖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限位滑槽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限位滑槽结构侧剖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U型板;2、第二U型板;3、插杆;4、隔板;5、拉力弹簧;6、活动板;7、挤压块;8、第一限位滑槽;9、第一限位滑块;10、推力弹簧;11、第二限位滑槽;12、第二限位滑块;13、第三限位滑槽;14、第三限位滑块;15、连接板;16、第一液压杆;17、第二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U型板1,第一U型板1与口罩机本体固定连接,第一U型板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U型板2,第二U型板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插杆3,插杆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多个隔板4,多个隔板4的在插杆3上呈等间距分布,第一U型板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U型板1的开口端相互靠近,两个第二U型板2内侧的多个隔板4呈间隔分布,因此两个第二U型板2相互靠近时,两个第二U型板2内侧的多个隔板4能够呈间隔式相互插入,从而实现对加工布料的折叠,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均设置有拉力弹簧5,拉力弹簧5与插杆3套接连接,拉力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隔板4固定连接,拉力弹簧5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一致,第二U型板2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的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7,两个挤压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呈对称的倾斜设置,移动活动板6使得挤压块7挤压隔板4从而能够改变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调节对加工布料的折叠层数以及间距,第二U型板2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16,第一液压杆16的一端与活动板6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U型板2的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7,第二液压杆17的一端与第一U型板1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液压杆17工作使得第二U型板2能够在第一U型板1的内侧移动,第一液压杆16工作使得活动板6能够在第二U型板2的内侧移动。
[0021]如图2所示,在第二U型板2的两侧内壁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8,第一限位滑槽8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滑槽8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滑块9,两个第一限位滑块9分别与插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滑块9能够在第一限位滑槽8的内腔滑动并带动插杆3移动,第一限位滑槽8的一端内腔设置有推力弹簧10,推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滑块9的一侧面和第一限位滑槽8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推力弹簧10提供推力,从而使得隔板4的一端始终与挤压块7的一侧面贴合,第二U型板2的两侧内壁的另一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11,第二限位滑槽11内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滑槽1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滑块12,两个第二限位滑块12分别与活动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滑块12能够在第二限位滑槽11的内腔滑动,从而对活动板6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插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插杆3均与多个隔板4贯穿连接,第一限位滑槽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板(1),所述第一U型板(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U型板(2),所述第二U型板(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插杆(3),所述插杆(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多个隔板(4),多个所述隔板(4)的在插杆(3)上呈等间距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4)之间均设置有拉力弹簧(5),所述拉力弹簧(5)与插杆(3)套接连接,所述拉力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隔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2)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7),两个所述挤压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呈对称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U型板(2)的两侧内壁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8),所述第一限位滑槽(8)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滑槽(8)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滑块(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9)分别与插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8)的一端内腔设置有推力弹簧(10),所述推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滑块(9)的一侧面和第一限位滑槽(8)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杆(3)均与多个隔板(4)贯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8)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滑槽(8)分别位于第二U型板(2)的两侧内壁一端的上下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聪,
申请(专利权)人:君策环境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