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48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包括车头机架、设于车头机架正面的变频器安装电箱、设于车头机架侧面的电器元件安装电箱、冷却风机和车头排杂系统,电器元件安装电箱设于靠近车头机架正面的一侧,冷却风机和车头排杂系统固定安装于车头机架内,变频器安装电箱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变频器,变频器安装电箱包括相互垂直的隔板一和挡板三,挡板三设有走线孔,走线孔与电器元件安装电箱连通,车头机架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设有若干个冷却孔,顶板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车头内部的有限空间,避免了车头内部电线杂乱无章,有利于变频器散热。利于变频器散热。利于变频器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


[0001]本技术涉及纺纱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转杯纺纱机中变频器安装箱与电器元件安装箱对于车头机架成平行排布,使得变频器的通讯线和供电线要穿过两个电箱的中间,电线无可避免地会产生杂乱无章的现象并且不利于变频器散热,容易遮挡变频器的散热风扇通道,此外,变频器安装箱与电器元件安装箱平行排布对车头空间利用不合理,对后期含车头排杂系统时维修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布局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车头内部的有限空间,避免了车头内部电线杂乱无章,有利于变频器散热。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包括车头机架、设于车头机架正面的变频器安装电箱、设于车头机架侧面的电器元件安装电箱、冷却风机和车头排杂系统,所述电器元件安装电箱设于靠近所述车头机架正面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机和车头排杂系统固定安装于车头机架内,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包括相互垂直的隔板一和挡板三,所述变频器固定安装于所述隔板一的正面,所述挡板三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与电器元件安装电箱连通,所述车头机架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设有若干个冷却孔,所述顶板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车头机架内还设有隔板二,所述隔板二位于隔板一的背面,所述隔板一、隔板二、底板和顶板围成一个冷却通道,所述散热孔和冷却孔均位于冷却通道的区域内。
[0006]所述冷却孔从远离电器元件安装电箱的一侧向电器元件安装电箱一侧由密变疏。
[0007]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内还设有挡板一和挡板二,所述挡板一和挡板二横向安装于变频器安装电箱内部,所述挡板三竖向安装于变频器安装电箱内部,所述挡板一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的下端,所述挡板二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的中间位置,所述挡板三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靠近电器元件安装电箱的一侧,所述挡板一、挡板二和挡板三的内侧组成放置电线的线槽。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变频器安装电箱和电器元件安装电箱垂直放置,布局合理,方便含有车头排杂系统时的维护维修工作;通过独立的冷却通道对变频器进行强制冷却,改善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机器运行稳定性;冷却孔从密到疏排布可以针对性地对变频器进行散热,使功率大的变频器能更好地散热;电线放置在线槽内,使变频器安装电箱内部干净整洁,避免了杂乱无章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1]图3为散热孔处的放大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去掉隔板一和隔板二的内部局部示意图。
[0014]图中:车头机架1、底板11、冷却孔111、顶板12、散热孔121、变频器安装电箱2、挡板一21、挡板二22、挡板三23、隔板一24、隔板二25、走线孔26、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冷却风机4、出风口41、进风口42、车头排杂系统5、变频器6。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包括车头机架1、设于车头机架1正面的变频器安装电箱2、设于车头机架1侧面的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冷却风机4和车头排杂系统5,所述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设于靠近所述车头机架1正面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机4和车头排杂系统5固定安装于车头机架1内,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变频器6,变频器6所朝方向为正面,变频器6分上下两排放置,变频器6采用法兰设计安装,工人安装方便快捷。
[0017]变频器安装电箱2和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垂直放置,布局合理,方便含有车头排杂系统时的维护维修工作。
[0018]变频器安装电箱2包括相互垂直的隔板一24和挡板三23,所述变频器6固定安装于所述隔板一24的正面,隔板一24贴合在车头机架1上。
[0019]所述挡板三23设有走线孔26,所述走线孔26与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连通,走线孔26共有两个,走线孔26使变频器安装电箱2和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内部互通,便于通讯线和供电线于变频器6之间连接。
[0020]所述车头机架1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所述底板11设有若干个冷却孔111,冷却孔111共23个且其直径为18mm,所述顶板12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21,散热孔121均布于顶板12上,所述车头机架1内还设有隔板二25,隔板一24和隔板二25分别位于冷却孔111的正面和背面,隔板一24用于安装变频器6,隔板二25位于隔板一24和冷却风机4之间,隔板二25位于隔板一24的背面。所述隔板一24、隔板二25、底板11和顶板12围成一个冷却通道,所述散热孔121和冷却孔111均位于冷却通道的区域内,隔板一24将变频器6的冷却通道与操作面板接线部分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变频器6的冷却通道成为专用冷却通道,所述冷却孔111从远离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的一侧向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一侧由密变疏,由于远离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一侧的变频器6规格大,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大,所以需要的冷却气流更多,因此变频器6规格大的位置冷却孔111更密集。
[0021]冷却风机4包括进风口42和出风口41,出风口41固定安装于顶板12,进风口42固定安装于底板11。
[0022]参照图5,M为冷却气流,虚线箭头表示冷却气流M的运动方向,底板11的下方设有隐藏式冷却通道,底板11在进风口42处开设有通风孔,便于冷却气流从进风口42进入隐藏
式冷却通道,继而进入冷却通道,隐藏式冷却通道通过冷却孔111与冷却通道相通并将冷却风机4提供的冷却气流通过冷却孔111输送到冷却通道,冷却气流在冷却通道与变频器6产生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后从上方的散热孔121排放出去,完成对变频器6的强制冷却。
[0023]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还设有挡板一21和挡板二22,所述挡板一21和挡板二22横向安装于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部,所述挡板三23竖向安装于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部,所述挡板一21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2的下端,所述挡板二22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2的中间位置,所述挡板三23设于变频器安装电箱2靠近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的一侧。两个走线孔26分别位于挡板一21和挡板二22的一侧,所述挡板一21、挡板二22和挡板三23的内侧组成放置电线的线槽,电线统一放置在线槽内使得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部更加干净、整洁、美观,避免了车头内部电线杂乱无章。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布置方式的转杯纺纱机车头变频器箱,包括车头机架(1)、设于车头机架(1)正面的变频器安装电箱(2)、设于车头机架(1)侧面的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冷却风机(4)和车头排杂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设于靠近所述车头机架(1)正面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机(4)和车头排杂系统(5)固定安装于车头机架(1)内,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2)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变频器(6),所述变频器安装电箱(2)包括相互垂直的隔板一(24)和挡板三(23),所述变频器(6)固定安装于所述隔板一(24)的正面,所述挡板三(23)设有走线孔(26),所述走线孔(26)与电器元件安装电箱(3)连通,所述车头机架(1)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所述底板(11)设有若干个冷却孔(111),所述顶板(12)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21),所述车头机架(1)内还设有隔板二(25),所述隔板二(25)位于隔板一(24)的背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宥融石焕强陈国方田飞飞王家乐艾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