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混色色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08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首先基于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的等明度划分、等彩度划分、等色相角划分,构建多元基色纤维,并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然后以预设梯度将多元基色纤维重量离散化,构建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模式,即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最后通过基色纤维混合比的变化,调控混色纤维颜色的色相、明度、彩度的变化,实现全色域色彩调控,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以及全色域混色色谱;基于上述设计,进一步基于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实现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纤维的成型纱线色彩调控,进而能够高效实现成型纱线色彩调控,提高实际色彩调控的效率。提高实际色彩调控的效率。提高实际色彩调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混色色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混色色谱,属于纺织行业的色彩调控


技术介绍

[0002]色纺纱生产过程中,需要把握流行趋势并基于市场需求进行纱线色彩创新设计,推出纱线的系列化色彩;需要构建色纺纱颜色模型及其色彩的全色域调控体系,明晰成型纱线颜色与基色(种子色)纤维颜色及其混合比的对应关系;需要根据来样色彩快速设计配色方案,快速精准打样复色。因此,如何进行色彩混配及色彩创新是色纺纱及彩色纺纱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目前,色纺纱行业从染色纤维、原液着色纤维或者天然彩色纤维中优选不同色彩的纤维作为基色(种子色)纤维,通过手工混和、拼花混和、棉包混和、并条混和、粗纱混和、细纱混和等手段纺制色纺纱或彩色纱。
[0004]色纺纱的配色问题,实际上是如何通过几种纤维的基础颜色的混配获得所有可见色彩。如何将牛顿的三原色原理或者印刷领域的四基色原理应用在色纺纱领域,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有待解决。同时,传统的纺纱理论也未能提供如何调控成型纱线的色相、彩度、明度及其色彩的纺纱工艺方法,也未能提供如何进行全色域混色,实现彩色纺纱的工艺方法,目前存在以下四个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0005]1、如何依据色纺纱领域的特点,选择和优化多元基色(种子色)纤维构建全色谱配色模型,通过上述多元基色(种子色)纤维进行不同的组合以及调控多元基色(种子色)纤维混合比,使混色纤维集合体的色相在0~360
°
范围内变化、明度在0~1范围内变化,彩度在0~1范围内变化,这是构建全色域网格化配色模型的关键。
[0006]2、如何基于全色域配色模型,通过多元基色(种子色)纤维的网格化混配,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需要构建网格化混色算法,实现基于网格点序号获取网格点对应的空间坐标值、颜色值、多元基色(种子色)纤维混合比的算法,并构建等明度、等彩度、等色相网格点的矩阵方程,这是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的关键。
[0007]3、如何通过数控多通道精细混合系统及其数控算法,构建多通道喂入比—基色(种子色)纤维混合比—混合色彩的三要素协同调控机理,是实现在全色域范围调控成型纱线的色相、彩度、明度及其色彩的关键技术;
[0008]4、如何将多通道精细混棉的三要素协同调控机理与全色域网格化配色模型相结合,基于全色域网格化模型提供的全色域彩色纱线的颜色值得到对应全色域混合色彩的基色(种子色)纤维混合比,再由基色(种子色)纤维混合比获取全色域彩色纱线的数控多通道纺纱纱工艺,是实现全色域彩色纺纱的关键,也是在全色域范围内调控成型纱线色相、明度及彩度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基于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应用多元基色纤维,经网格化应用,高效获得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以及全色域混色色谱。
[0010]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首先,基于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的等明度划分、等彩度划分、等色相角划分,获得分别以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各节点颜色值为参考值进行染色对应的实体基色纤维,构成多元基色纤维,并检测获得各实体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以各实体基色纤维在HSV圆柱形颜色模型中对应颜色值的极坐标值构成对应实体基色纤维的极坐标值,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
[0011]然后,以预设梯度将多元基色纤维重量离散化,在各等明度面上选择四元基色纤维以离散重量进行混合,构建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模式,即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
[0012]最后,基于多元基色网格化混色模型,通过基色纤维混合比的变化调控混色纤维颜色的色相在0~360
°
范围内变化、明度在0~1范围内变化、彩度在0~1范围内变化,实现全色域色彩调控,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以及全色域混色色谱。
[0013]与上述相对应,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的混色色谱,基于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根据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实现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纤维的成型纱线色彩调控
[001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基于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的混色色谱,基于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根据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按如下步骤i至步骤ii,实现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纤维的成型纱线色彩调控;
[0015]步骤i.基于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中的工艺调控原理,构建混色纤维色彩

混色比

输棉流量三要素协同调控机理;
[0016]步骤ii.基于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中各网格点混色纤维的颜色值,获取各网格点混色纤维各网格点混色纤维的混色比,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式的色彩调控方法,并结合混色纤维色彩

混色比

输棉流量三要素协同调控机理,实现成型纱线色彩调控。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混色色谱,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首先基于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的等明度划分、等彩度划分、等色相角划分,构建多元基色纤维,并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然后以预设梯度将多元基色纤维重量离散化,构建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模式,即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最后通过基色纤维混合比的变化,调控混色纤维颜色的色相、明度、彩度的变化,实现全色域色彩调控,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以及全色域混色色谱;基于上述设计,进一步基于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实现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纤维的成型纱线色彩调控,进而能够高效实现成型纱线色彩调控,提高实际色彩调控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设计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混色色谱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HSV颜色模型及色立体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各等明度面对应基色(种子色)纤维节点模型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各等色相面上基色(种子色)纤维节点模型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两个等彩度面和一个灰度轴上各基色(种子色)纤维节点模型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等明度面上以四基色纤维不同重量组合的12个混合区域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等明度面上以四基色纤维不同重量组合的12个混色区域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的工艺流程;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数控四通道纤维混和机械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中数控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其特征在于:首先,基于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的等明度划分、等彩度划分、等色相角划分,获得分别以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各节点颜色值为参考值进行染色对应的实体基色纤维,构成多元基色纤维,并检测获得各实体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以各实体基色纤维在HSV圆柱形颜色模型中对应颜色值的极坐标值构成对应实体基色纤维的极坐标值,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然后,以预设梯度将多元基色纤维重量离散化,在各等明度面上选择四元基色纤维以离散重量进行混合,构建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模式,即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最后,基于多元基色网格化混色模型,通过基色纤维混合比的变化,调控混色纤维颜色的色相在0~360
°
范围内变化、明度在0~1范围内变化、彩度在0~1范围内变化,实现全色域色彩调控,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以及全色域混色色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以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为基础,对其中心轴自顶到底对应灰色明度0

1变化进行等间距的五个明度等级的划分,对水平截面圆形自圆心向外半径为彩度0

1变化进行等间距的三个彩度等级的划分,以及水平截面圆形外周60
°
色相差的各位置对应预设六个色相等级的划分,获得分别以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中各节点颜色值为参考值进行染色对应的实体基色纤维,构成多元基色纤维;步骤B.检测获得各实体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以各实体基色纤维在HSV圆柱形颜色模型中对应颜色值的极坐标值构成对应实体基色纤维的极坐标值,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步骤C.以预设梯度将多元基色纤维重量离散化,首先基于各等明度面构建多元基色纤维组合下,构建四元基色纤维混色模式,进而在各等明度面上选择四元基色纤维以离散重量进行混合,构建四元基色纤维双重耦合混色模式,即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步骤D.基于多元基色纤维网格化混色模型,通过变动网格点坐标使多元基色纤维混合比在0

100%范围内变动时,调节基色纤维混合体颜色的色相H在0
°‑
360
°
范围内变化、彩度S在0

1范围内变化、明度V在0

1范围内变化,由此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并与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中各网格点坐标对应,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中网格点混色纤维重量矩阵、网格点混色纤维混合比矩阵、网格点混色纤维色谱矩阵、以及等明度色谱矩阵、等彩度色谱矩阵和等色相色谱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以HSV圆柱形颜色模型结构为基础,针对其中心轴自顶到底对应灰色明度0

1变化,定义以等明度值梯度进行划分,获得低明度值V1到高明度值V5,并获取等明度值梯度为Δ、梯度化明度值如下:针对水平截面圆形外周所对应0
°
~360
°
的色相范围,定义τ=1,2,3,4,5,6,以60
°
色相梯度进行等色相划分H1至H6,获取梯度化色相值H
τ
如下:
针对水平截面圆形自圆心向外半径为彩度0

1变化,定义μ=0,1,2,执行等间距的三彩度划分如下:S
μ
≈μ/2
ꢀꢀꢀꢀꢀꢀ
(3)基于上述各等明度面、各等色相面、各等彩度面之间相交的各个节点,分别以各节点颜色值为参考值进行染色对应的实体基色纤维,构成多元基色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检测获得各实体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以各实体基色纤维在HSV圆柱形颜色模型中对应颜色值的极坐标值构成对应实体基色纤维的极坐标值;其中,针对彩色基色纤维,以及则与色相值H
τ
相对应取其极角坐标θ
τ
=360
×


1)/6,与彩度值S
μ
相对应取其极半径坐标为r
μ
≈μ/2,与明度值相对应取其高度坐标为则各基色纤维对应节点的三维极坐标值如下:针对灰色基色纤维,以及τ=1,2,...,5,6;ε=0,则与样品色相值相对应取其极角坐标为θ0=0,与样品彩度值S0≈0相对应取其极半径坐标为r0≈0,与样品明度值相对应取其高度坐标为则各灰色基色纤维对应节点的三维极坐标值如下: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包括基于等明度面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基于等色相面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基于等彩度面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其中,基于等明度面构建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如下:基于各等明度面上分别包含13个节点,合计13
×
5=65个节点,获得各基色纤维分别在HSV圆柱形颜色模型中对应节点的极坐标,构成相应色立体,其中,各等明度面上各节点的三维极坐标如下:基于上述5个等明度面,将所有节点的三维极坐标整合成一个5行13列合计65个节点的矩阵,即构成基于等明度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三维极坐标矩阵如下:
对应5个等明度面,各等明度面上各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颜色值如下:基于上述5个等明度面,将所有节点的颜色值整合成一个5行13列合计65个节点的矩阵,即构成构成基于等明度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颜色矩阵[C]5×
13
如下:基于等色相面构建多元基色配色体系如下:基于系列化极角坐标值θ
τ
=60
×


1)(τ=1,2,...,5,6),构建6个等色相面,每个等色相面上10个对应彩色基色的节点和5个对应灰色基色的节点,总计包含13
×
5=65个节点,各个等色相面上各节点的三维极坐标如下:基于上述各个等色相面上2
×
5个对应彩色基色的节点和5个对应灰色基色的节点,构建各个等色相面上各节点的三维极坐标矩阵如下:获得基于等色相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三维极坐标矩阵如下:基于各个等色相面上10个对应彩色基色的节点和5个对应灰色基色的节点,总计包含
13
×
5=65个节点,获得各等色相面上各节点的颜色值如下:获得各等色相面上各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颜色值矩阵如下:即整合全部节点,获得基于等色相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颜色矩阵如下:基于等彩度面构建多元基色配色体系如下:基于系列化极角θ
τ
=60
×


1)(τ=1,2,...,5,6)和极半径坐标值r
μ
=μ/2(μ=0,1,2),当r1=0.5、r2=1和r0=0,分别构建2个等彩度面和1个灰度轴,则在2个等彩度面1个灰度轴上的(2
×6×
5+5)个节点的三维坐标值如下:将上述2个等彩度面和1个灰度轴上各节点三维坐标值整合成多元基色坐标矩阵则获得基于等彩度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三维坐标矩阵表示如下:基于1个灰度轴和2个等彩度面上的5
×
13=65个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颜色值如下:S0灰度轴:{C(0,0,L1),C(0,0,L2),C(0,0,L3),C(0,0,L4),C(0,0,L5)}S1彩度面:
S2彩度面:将上述2个等彩度面和1个灰度轴上各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颜色值整合成多元基色颜色矩阵则获得基于等彩度面的多元基色纤维配色体系的颜色矩阵如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数控四通道彩纤混和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基于各等明度配色面上的13个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为:配色面上的13个节点所对应基色纤维的颜色值为:与13个基色纤维相对应,取其重量分别为且则与对应的颜色值如下:将各基色纤维的重量进行离散化处理如下:各基色纤维离散化重量的颜色值为:基于的各等明度面,各等明度面上分别包含十三个基色纤维:红黄绿青兰品红灰分别对应的颜色值为:
在等明度面上,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元陈宥融朱文硕陈国方田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