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仰拱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用防排水装置,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仰拱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工程中,隧道仰拱底的防排水一直是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目前,常见的仰拱底防排水结构有两种:一是在整体衬砌的底部设置加深的中心水沟,通过仰拱底部环向排水管将地下水引排;二是在仰拱二次衬砌外铺设防水板与环向毛细排水带,利用环向毛细排水带将地下水引至纵向排水管而排出。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仰拱防排水结构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中心水沟放置于仰拱下,隧道内仰拱以上和仰拱以下的渗漏水均从中心水沟内排出,易引发二次渗漏,破坏围岩水平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采用加深中心水沟的方式,施工工序增加,且中心水沟的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施工难度;三是采用防水板与环向毛细排水带的组合形式,虽然方便施工,但排水效果较差,特别是用于黄土地区时,毛细孔容易被土颗粒堵塞,失去排水功能的同时,易形成隧道上部地下水的聚集通道,软化了围岩,增加了仰拱底部黄土水害的发生风险,为隧道后期运营带来了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仰拱排水装置,包括隧道衬砌,所述隧道衬砌包括仰拱和位于仰拱上侧的拱墙;其特征在于:仰拱的下侧中部设置有沿纵向放置的主排水管(1);主排水管(1)的左侧与右侧各设置一根与其连通且与其平行的辅排水管(2);两根辅排水管(2)的侧壁上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3);位于左侧的辅排水管(2)与拱墙的左部之间、位于右侧的辅排水管(2)与拱墙的右部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根前后等间距分布的环向透水管(4),各根环向透水管(4)均呈首高尾低的倾斜状,且其首端部均封闭、尾端部均和与其左右对应的辅排水管(2)连通;主排水管(1)与两根辅排水管(2)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纵向放置的透水管套(5),透水管套(5)与主排水管(1)的外侧壁之间、透水管套(5)与两根辅排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共同设置有级配碎石填充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仰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辅排水管(2)与主排水管(1)通过若干前后分布的工字形接头(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仰拱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环向透水管(4)的外侧均设置有透水管套I(8),且透水管套I(8)与环向透水管(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级配碎石填充层I(9)。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东阳,孙臣生,张勃鹏,翟正平,刘志,李永永,袁飞,刘德龙,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