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739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门禁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包括有隔离模块和辅助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包括有两组闸机,两组所述闸机的上方设置有识别区,两侧所述闸机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传感器。本装置通过采用红外传感和发射器的设计,同时配合辅助模块的共同使用,在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传感灯能够对地下室的光线进行自动化补偿,并且栏杆的开启和闭合是通过红外传感和接收器来实现的,可以防止外来的车辆和人员出现尾随的情况,闸机上方的摄像头可以对车辆的出入管理进行实时摄录,减少盗窃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门禁装置对电动车管理的安全性,也是本装置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体现。也是本装置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体现。也是本装置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体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门禁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门禁是一种出入口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出入口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出入口管理的效率。门禁包括了车辆门禁和人员门禁,一般设置在通行的主要场所。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
[0003]现有的门禁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门禁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有车辆或者人员出入时,常常会出现被尾随的情况,从而使得部分外来人员也会被闯入,达不到高效管理的效果;现有的门禁系统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当对电动车进行管理时,仍然存在车辆被盗窃的情况;同时,当电动车停放在地下室时,地下室昏暗的光线使得人们的取车和停车作业都较为繁琐。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具有防盗窃、防尾随和光线自动补充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包括有隔离模块和辅助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包括有两组闸机,两组所述闸机的上方设置有识别区,两侧所述闸机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闸机内腔的下方安装有控制模块和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转杆的中部套接有限位块,且转杆的顶端分别套接和铰接有第一轴承和扭簧;所述辅助模块包括有摄像头、扩音器和传感灯,所述摄像头、扩音器和传感灯分别安装在两组闸机的正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头处连接有异形板,所述异形板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接在转杆的中部,所述异形板远离第二轴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且转杆的侧面连接有向外伸出的滑块,所述滑块的端头处卡接在滑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有上下三组,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传感器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1]优选的,所述摄像头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长度和宽度值分别大于栏杆的长度和宽度值。
[0012]优选的,所述滑槽弯曲的角度值为90度,所述滑块自身呈“工”行且贯穿异形板的上下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和第一轴承的侧面和闸机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栏杆之间留有缝隙。
[0014]优选的,所述闸机的高度值和宽度值分别为990mm和310mm,两侧所述闸机之间的间隙值为1200mm。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采用红外传感和发射器的设计,同时配合辅助模块的共同使用,在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传感灯能够对地下室的光线进行自动化补偿,并且栏杆的开启和闭合是通过红外传感和接收器来实现的,可以防止外来的车辆和人员出现尾随的情况,闸机上方的摄像头可以对车辆的出入管理进行实时摄录,减少盗窃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门禁装置对电动车管理的安全性,也是本装置安全性和可行性的体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闸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闸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闸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辅助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闸机;2、识别区;3、红外发射器;4、红外传感器;5、控制模块;6、电机;7、转杆;8、栏杆;9、限位块;91、定位杆;92、异形板;93、第二轴承;94、滑槽;95、滑块;10、扭簧;11、第一轴承;12、摄像头;13、扩音器;14、传感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块结构示意图;限位块9包括有定位杆91,定位杆91的端头处连接有异形板92,异形板92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93,第二轴承93套接在转杆7的中部,异形板92远离第二轴承9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94,且转杆7的侧面连接有向外伸出的滑块95,滑块95的端头处卡接在滑槽94内。转杆7和滑块95固定连接的关系,第二轴承93不仅能够对限位块9的位置进行限定,还可以不妨碍转杆7自身的转动的效果,通过在异形板92上开设滑槽94的设计,并且滑块95可以沿着滑槽94的轨迹左右滑动,使得转杆7只能够沿着90度的角度实现旋转,避免栏杆8开启或者闭合的角度值过大。
[0025]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分别设置有上下三组,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在同一水平面上。上下三组的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可以对通行的人员或者车辆实现不同的高度检测,当红外发射器3射出的红外信号能够恰好被红外传感器4接
收时,两侧的栏杆8才会相互闭合。由于车辆和行人在通过时,只有完全的通过之后,红外发射器3的三组信号才能够被红外传感器4全部接收,不会出现被阻挡的情况,这时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的相互配合才能控制栏杆8的开启和闭合状态。通过将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采用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设计,确保红外发射器3射出的信号能够被红外传感器4准确接收。
[0026]如图3所示,摄像头12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长度和宽度值分别大于栏杆8的长度和宽度值。通过在摄像头12上开设活动槽的设计,并且活动槽的大小是一定的,使得栏杆8能够通过活动槽向外打开的基础上,还不会和摄像头12发生碰撞和摩擦。
[0027]需要说明的是,滑槽94弯曲的角度值为90度,滑块95自身呈“工”行且贯穿异形板92的上下两侧。“工”形的滑块95不仅能够沿着滑槽94的轨迹实现滑动,还不会出现在异形板92上脱离的情况。角度值一定的滑槽94可以避免栏杆8打开或者闭合的角度值过大。
[0028]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块9和第一轴承11的侧面和闸机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侧栏杆8之间留有缝隙。限位块9是通过定位杆91来实现定位的,当两侧的栏杆8打开或者闭合时,可以实现通行和限位的效果。同时,两侧的栏杆8之间留有缝隙,可以避免两侧的栏杆8出现相互碰撞和摩擦的情况。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包括有隔离模块和辅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有两组闸机(1),两组所述闸机(1)的上方设置有识别区(2),两侧所述闸机(1)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红外发射器(3)和红外传感器(4),所述闸机(1)内腔的下方安装有控制模块(5)和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转杆(7),所述转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栏杆(8),所述转杆(7)的中部套接有限位块(9),且转杆(7)的顶端分别套接和铰接有第一轴承(11)和扭簧(10);所述辅助模块包括有摄像头(12)、扩音器(13)和传感灯(14),所述摄像头(12)、扩音器(13)和传感灯(14)分别安装在两组闸机(1)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门禁卡识别的地下室电动车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9)包括有定位杆(91),所述定位杆(91)的端头处连接有异形板(92),所述异形板(92)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93),所述第二轴承(93)套接在转杆(7)的中部,所述异形板(92)远离第二轴承(9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94),且转杆(7)的侧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小红宋俊夏庆如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伍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