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423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包括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前表面外侧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框架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框架内侧壁两侧开设有滑动槽;通过滑动槽、滑动孔和弹簧的设置,使插头与充电盒紧密结合不易因外界作用力发生脱落的情况,保证电动车可补充充足的电量,不影响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通过滑轨、重物块和防护罩的设置,使防护罩沿滑轨自动下滑对充电盒上插孔位置处进行覆盖,阻隔外界灰尘杂质的进入,延长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使防护罩内部的海绵垫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对充电盒外侧的脏污进行擦拭,保持充电盒的洁净和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电动车在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盒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插在充电盒上的插头易在受到碰撞和拉扯时与充电盒发生相互分离的情况,使电动车无法继续进行充电,影响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2、充电桩上的充电盒在闲置时裸露的放置在空气中,使外界雨水灰尘易从插孔位置处进入内部,对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且脏污附着在充电盒表面影响用户对充电盒的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具有防脱落和自动防护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包括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前表面外侧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框架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框架内侧壁两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侧壁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前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靠近所述框架内侧连接有弹簧,所述框架下表面开设有孔洞。优选的,挤压板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插头的长度大小。优选的,挤压板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卡槽。优选的,充电盒前表面靠近所述框架内侧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侧壁通过滑块连接有防护罩。优选的,防护罩内侧壁连接有海绵垫,所述防护罩内侧壁下方靠近所述海绵垫一侧连接有重物块。优选的,海绵垫的宽度大小大于所述防护罩外壁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距离大小。优选的,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轨之间的间距大小大于所述充电盒插孔之间的距离大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滑动槽、滑动孔和弹簧的设置,使电动车在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盒进行充电时,用户可通过拨动挤压板向一侧移动将插头插入充电盒的插孔中,与电动车的连接线可放置在凹槽内侧,使挤压板在弹簧回弹的作用力作用下对插头进行挤压,使插头与充电盒紧密结合不易因外界作用力发生脱落的情况,保证电动车可补充充足的电量,不影响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2、通过滑轨、重物块和防护罩的设置,使充电桩上的充电盒在未使用时,连接在滑轨上的防护罩在重物块的作用力作用下给予防护罩向下滑动的作用力,使防护罩沿滑轨自动下滑对充电盒上插孔位置处进行覆盖,阻隔外界灰尘杂质的进入,延长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用户在使用时可滑动防护罩向上移动,使防护罩内部的海绵垫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对充电盒外侧的脏污进行擦拭,保持充电盒的洁净和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动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罩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充电盒;21、框架;22、凹槽;23、滑动孔;24、滑动槽;25、弹簧;26、连接杆;27、挤压板;28、孔洞;31、滑轨;32、重物块;33、海绵垫;34、防护罩;35、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包括充电盒1,充电盒1前表面外侧连接有框架21,框架21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2,框架21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动孔23,框架21内侧壁两侧开设有滑动槽24,滑动槽24内侧壁连接有挤压板27,挤压板27前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外侧壁靠近框架21内侧连接有弹簧25,框架21下表面开设有孔洞2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电动车在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盒1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插在充电盒1上的插头易在受到碰撞和拉扯时与充电盒1发生相互分离的情况,使电动车无法继续进行充电,影响用户对电动车使用的问题。如图1-3所示,电动车在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盒1进行充电时,用户可通过拨动挤压板27向一侧移动将插头插入充电盒1的插孔中,与电动车的连接线可放置在凹槽22内侧,使挤压板27在弹簧25回弹的作用力作用下对插头进行挤压,使插头与充电盒1紧密结合不易因外界作用力发生脱落的情况,保证电动车可补充充足的电量,不影响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挤压板27在滑动槽24的限制下在滑动槽24内侧稳定滑动,连接杆26的数量为四个,穿过框架21上的滑动孔与挤压板27连接,使挤压板27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连接杆26的长度大于框架21的长度,使连接杆26不会在弹簧25伸缩过程中与框架21发生相互脱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充电桩上的充电盒1在闲置时裸露的放置在空气中,使外界雨水灰尘易从插孔位置处进入内部,对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且脏污附着在充电盒1表面影响用户对充电盒使用的问题。如图4所示,充电桩上的充电盒1在未使用时,连接在滑轨31上的防护罩34在重物块32的作用力作用下给予防护罩34向下滑动的作用力,使防护罩34沿滑轨31自动下滑对充电盒1上插孔位置处进行覆盖,阻隔外界灰尘杂质的进入,延长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用户在使用时可滑动防护罩34向上移动,使防护罩34内部的海绵垫33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对充电盒1外侧的脏污进行擦拭,保持充电盒1的洁净和美观。需要说明的是,海绵垫33与充电盒1紧密接触,便于在充电盒1上下移动过程中对充电盒1进行脏污的擦拭,滑轨31的下端为封闭状态,使防护罩34在自由下落至滑轨31下端时停止,可准确的对充电盒1的插孔进行全面的覆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插头放入后挤压板27在弹簧25的作用下对插头进行挤压,进一步的是挤压板27与充电盒1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插头的长度大小。为了使得插头与电动车之间的连接不受阻碍,进一步的是挤压板27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卡槽。为了使得充电盒1受到防护,进一步的是充电盒1前表面靠近框架21内侧连接有滑轨31,滑轨31内侧壁通过滑块35连接有防护罩34。为了使得防护罩34可在无操作时自动下落,进一步的是防护罩34内侧壁连接有海绵垫33,防护罩34内侧壁下方靠近海绵垫33一侧连接有重物块32。为了使得海绵垫33可对充电盒1外侧的脏污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是海绵垫33的宽度大小大于防护罩34外壁与充电盒1之间的距离大小。为了使得滑轨31不影响充电盒1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是滑轨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轨31之间的间距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1),所述充电盒(1)前表面外侧连接有框架(21),所述框架(21)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2),所述框架(21)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动孔(23),所述框架(21)内侧壁两侧开设有滑动槽(24),所述滑动槽(24)内侧壁连接有挤压板(27),所述挤压板(27)前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外侧壁靠近所述框架(21)内侧连接有弹簧(25),所述框架(21)下表面开设有孔洞(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1),所述充电盒(1)前表面外侧连接有框架(21),所述框架(21)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2),所述框架(21)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动孔(23),所述框架(21)内侧壁两侧开设有滑动槽(24),所述滑动槽(24)内侧壁连接有挤压板(27),所述挤压板(27)前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外侧壁靠近所述框架(21)内侧连接有弹簧(25),所述框架(21)下表面开设有孔洞(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27)与所述充电盒(1)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插头的长度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用插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27)前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小红宋俊夏庆如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伍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