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737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套管动模、套管定模、转动轴和驱动单元;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与所述套管定模扣合形成容纳线缆的腔室;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为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提供动力;其中,所述套管动模和所述套管定模扣合侧的表面用于铺设形成线缆套管的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通过设置自动套管装置提升了线缆套管作业的效率,也避免了在套管作业中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现代大型复杂装备的神经和血管,在传递控制信号、互联组件、输送电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复杂装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装置、传感器等元器件不断增加,电气网络也日趋复杂,这直接导致了大型装备电缆的规格、数量也日趋增多。据统计,一架支线客机的线缆总长度超过100km,高速动车组一节车厢线缆数超过1万根。复杂装备线缆数量庞大、规格繁多的实际情况,对装备制造企业的线缆下料工序带来了巨大压力。
[0003]在传统的线缆下料工序中,面对数量庞大、规格繁多的线缆,工人需要反复同技术文件进行比对确认,极易出现疲劳,并产生下料错漏等问题。同时,线缆下料完成后需要对线缆进行套管,套管上标记有线缆使用的型号、参数和在设备中使用的位置。套管的设置极大提升了设备布线的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套管作业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套置。但套管作业本身繁琐,线缆和套管本身尺寸较小,套置过程中人工操作效率低,且存在操作人员被高温烫伤的风险。这种方式明显已不再适用高速、高效的大型装备现代化生产要求。
[0004]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缆套管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套管作业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套置,存在套置过程中人工操作效率较低的缺陷,通过设置自动套管装置提升了线缆套管作业的效率,也避免了在套管作业中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问题。
[000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线缆下料系统。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包括:
[0008]套管动模、套管定模、转动轴和驱动单元;
[0009]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与所述套管定模扣合形成容纳线缆的腔室;
[0010]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为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提供动力;
[0011]其中,所述套管动模和所述套管定模扣合侧的表面用于铺设形成线缆套管的薄膜。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管动模至少包括动模平面段和动模弧形段;
[0013]所述套管定模至少包括定模平面段和定模弧形段;
[0014]其中,所述动模平面段和所述定模平面段分别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0015]所述动模弧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扣合形成容纳线缆的腔室。
[0016]具体来说,定模平面段和动模平面段抵接配合,定模弧形段和动模弧形段夹持订单线缆,同时在套管动模和套管定模之间铺设薄膜,通过挤压后,薄膜形成包裹订单线缆的套管。
[0017]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本身可以具有粘性,通过粘性实现在订单线缆外部的套置,也可以通过热熔等其他方式实现在订单线缆外部的套置。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至少所述动模弧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
[0019]或者,至少所述动模平面段和所述动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
[0020]或者,至少所述定模平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
[0021]具体来说,通过设置加热丝,实现了薄膜的热压成型,加快了薄膜在订单线缆外部形成套管的过程。
[0022]此外,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加热丝的设置方式,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更多方案的选择。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连接部;
[0024]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0025]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
[0026]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0027]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套管定模连接。
[0028]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连接部,实现了对套管装置、驱动单元和订单线缆之间的位置定位,为订单线缆套管作业的自动化进行提供了保证。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为L型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于L型的竖直边。
[0030]具体来说,提出了驱动单元与转动轴之间连接的方案,通过将第一支撑部设置成L型结构,保证了驱动单元与转动轴的配合,以及订单线缆进入套管动模和套管定模的空间。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柱形的连接结构;
[0032]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定模的下方。
[0033]具体来说,连接部的设置加强了套管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实现连接。
[003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侧置的凹型或者工字型设置;
[0035]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面与所述套管定模连接,下端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36]具体来说,提出了第二支撑部与套管定模之间的配合位置方案。
[003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线缆下料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
[003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及线缆下料系统,通过设置自动套管装置提升了线缆套管作业的效率,也避免了在套管作业中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问题。
[003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套管装置的装配关系第一示意图;
[004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套管装置的装配关系第二示意图;
[004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套管装置的装配关系第三示意图;
[004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套管装置的装配关系第四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
[0046]200、套管动模;201、动模平面段;202、动模弧形段;
[0047]210、套管定模;211、定模平面段;212、定模弧形段;
[0048]220、转动轴;
[0049]230、驱动单元;
[0050]240、加热丝;
[0051]250、第一支撑部;
[0052]260、第二支撑部;
[0053]270、第三支撑部;
[0054]28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动模、套管定模、转动轴和驱动单元;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与所述套管定模扣合形成容纳线缆的腔室;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为所述套管动模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提供动力;其中,所述套管动模和所述套管定模扣合侧的表面用于铺设形成线缆套管的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动模至少包括动模平面段和动模弧形段;所述套管定模至少包括定模平面段和定模弧形段;其中,所述动模平面段和所述定模平面段分别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动模弧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扣合形成容纳线缆的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动模弧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或者,至少所述动模平面段和所述动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或者,至少所述定模平面段和所述定模弧形段设置有加热丝。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刘蕊郑舒阳马志祝弘滨刘昱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