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16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包括上盖、泵芯、泵芯架、滤网和油位传感器;所述上盖设置有出油嘴;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恒压阀;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泵芯;所述泵芯出油嘴安装在泵芯出油嘴腔内;所述泵芯下部外侧套有泵芯架;所述上盖设置有主密封圈;所述主密封圈的上部设置有副密封圈;所述泵芯架上设置有防止上盖左右旋转的固定筋;所述泵芯架下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倾斜角度模拟油箱角度;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固定架上。本案的主、副密封圈的结构,提高可靠性,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恒压阀固定方式节约有限空间;滤网采用模拟油箱角度,避免滤网与油箱干涉情况;装配紧固,稳定性好;防止对线束造成伤害及端子脱落风险。子脱落风险。子脱落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用的油泵结构组合。

技术介绍

[0002]市场摩托车油箱体积较小,产品装入油箱需要较高的便利性、避免产品滤网和油箱底部有干涉情况、油位传感器对产品结构匹配要求较高;产品使用环境为充分与外部环境接触,对产品的密封性和抗污染性也提出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密封性好,安全性好,避免滤网和油箱底部有干涉情况的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包括上盖、泵芯、泵芯架、滤网和油位传感器;所述上盖设置有出油嘴;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泵芯出油嘴腔;所述泵芯出油嘴腔与出油嘴连通;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恒压阀;所述恒压阀一端与出油嘴连通;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泵芯;所述泵芯出油嘴安装在泵芯出油嘴腔内;所述恒压阀另一端与泵芯连接;所述泵芯下部外侧套有泵芯架;所述上盖与泵芯架卡接固定;所述上盖设置有外接插座;所述上盖设置有主密封圈;所述主密封圈的上部设置有副密封圈;所述副密封圈的外沿大于主密封圈;所述泵芯架上设置有防止上盖左右旋转的固定筋;所述泵芯架下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泵芯连接;所述滤网的倾斜角度模拟油箱角度;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固定架上。
[0005]优选的,所述恒压阀采用热铆接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泵芯架采用卡扣卡接。
[0007]优选的,所述泵芯架外部设置有法兰安装定位凸块。
[0008]优选的,还包括油泵线束保护组合装置;所述油泵线束保护组合装置包括端子保护板Ⅰ、端子保护板Ⅱ和横向保护板;所述端子保护板Ⅰ设置在上盖接线端口处;所述端子保护板Ⅱ设置在油位传感器的接线端口处;所述端子保护板Ⅰ和子保护板Ⅱ是沿着接线方向设置,对接线具有保护和导向作用;所述横向保护板设置在泵芯架和油位传感器之间;所述横向保护板上设置有走线槽,使线束横向走向过程中隐藏在横向保护板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端子保护板Ⅰ上设置有多个独立接线口;所述端子保护板Ⅱ上设置有多个独立接线口。
[0010]优选的,所述走线槽处设置有多个线束固定装置。
[0011]优选的,在泵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线束防松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端子保护板Ⅱ的独立接线口之间设置有束线固定板。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主、副密封圈的结构,提高产品可靠性,减少产品对大气的污染;
[0015]2. 恒压阀固定方面采用对称热铆工艺,从而节约产品有限空间;
[0016]3. 滤网采用模拟油箱角度设计,保证滤网过滤面积足够满足使用,同时避免滤网与油箱干涉情况;
[0017]4. 泵芯架与上盖除了卡扣配合固定外,增加泵芯架固定筋位防止上盖旋转,装配紧固,稳定性好;
[0018]5.保护线束,防止产品在组装、测试、包装、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对线束外被造成伤害;防止线束受外部拉力造成端子脱落风险。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图1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A

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案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的底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上盖;11、出油嘴;12、泵芯出油嘴腔;13、恒压阀;14、外接插座;15、主密封圈;16、副密封圈;2、泵芯;21、泵芯出油嘴;22、泵芯进油口;33、法兰安装定位凸块;3、泵芯架;31、卡扣;32、固定筋;4、滤网;5、油位传感器;6、传感器固定架;7、端子保护板Ⅰ;8、端子保护板Ⅱ;81、束线固定板;9、横向保护板;91、走线槽;92、线束固定装置;10、线束防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

7所示,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包括上盖1、泵芯2、泵芯架3、滤网4和油位传感器5;所述上盖1设置有出油嘴11;所述上盖1内设置有泵芯出油嘴腔12;所述泵芯出油嘴腔12与出油嘴11连通;所述上盖1内设置有恒压阀13;所述恒压阀13一端与出油嘴11连通;所述上盖1内设置有泵芯2;所述泵芯出油嘴21安装在泵芯出油嘴腔12内;所述恒压阀13另一端与泵芯2连接;所述恒压阀为微小恒压阀,采用热铆接固定,从而节约产品有限空间;所述泵芯2下部外侧套有泵芯架3;所述上盖1与泵芯架3卡接固定;所述上盖1与泵芯架3采用卡扣31卡接;所述上盖1设置有外接插座14;所述上盖1设置有主密封圈15;所述主密封圈15的上部设置有副密封圈16;所述副密封圈16的外沿大于主密封圈15;主密封圈15主要功能为防止油箱内汽油或蒸汽泄漏;副密封圈16主要功能为防止外部环境对主密封圈15的污染,造成对主密封圈15腐蚀或破坏,同时也起到对油箱内汽油或蒸汽泄漏二次保护作用;所述泵芯架3上设置有防止上盖1左右旋转的固定筋32,增加装配的稳定性;所述泵芯架3下部设置有滤网4;所述滤网4与泵芯2的泵芯进油口22连接;所述滤网的倾斜角度模拟油箱角度;所述油位传感器5设置在传感器固定架6上;所述泵芯架3外部设置有法兰安装定位凸块33;为了便于安装,使传感器固定架位置与油泵主体合适位置,在安装时传感器5先进入油箱,然后油泵主体再进入油箱。在接通电源情况下,泵芯通过滤网吸油,一部分燃油
通过油嘴供给发动机燃烧,多余的燃油通过恒压阀回到油箱内,恒压阀起到系统压力调节作用,防止系统压力过高或过低;所述泵芯出油嘴21和恒压阀13上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泵芯进油口22处设置有密封圈。附图6中箭头方向为燃油运动方向。
[0030]本案所述的油泵结构组合总成还包括油泵线束保护组合装置;所述油泵线束保护组合装置包括端子保护板Ⅰ7、端子保护板Ⅱ8和横向保护板9;所述端子保护板Ⅰ7设置在上盖1接线端口处;所述端子保护板Ⅱ8设置在油位传感器5的接线端口处;所述端子保护板Ⅰ7上设置有多个独立接线口;所述端子保护板Ⅱ8上设置有多个独立接线口;所述端子保护板Ⅱ8的独立接线口之间设置有束线固定板81;所述端子保护板Ⅰ7和子保护板Ⅱ8是沿着接线方向设置,对接线具有保护和导向作用;所述设置在泵芯架3和油位传感器5之间;所述横向保护板9一端与传感器固定架6连接,另一端与泵芯架3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架6上连接有端子保护板Ⅱ8;所述横向保护板9下端面设置有走线槽91,使线束横向走向过程中隐藏在横向保护板9内部;所述走线槽91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泵芯、泵芯架、滤网和油位传感器;所述上盖设置有出油嘴;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泵芯出油嘴腔;所述泵芯出油嘴腔与出油嘴连通;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恒压阀;所述恒压阀一端与出油嘴连通;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泵芯;所述泵芯出油嘴安装在泵芯出油嘴腔内;所述恒压阀另一端与泵芯连接;所述泵芯下部外侧套有泵芯架;所述上盖与泵芯架卡接固定;所述上盖设置有外接插座;所述上盖设置有主密封圈;所述主密封圈的上部设置有副密封圈;所述副密封圈的外沿大于主密封圈;所述泵芯架上设置有防止上盖左右旋转的固定筋;所述泵芯架下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泵芯连接;所述滤网的倾斜角度模拟油箱角度;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固定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阀采用热铆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结构组合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泵芯架采用卡扣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长风石少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奔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