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971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底座、竖直支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滑块、第二电机、摇臂、自动抓取机构、第二轨道、第二滑块、水平推动机构、样本管支架、海绵垫、样本管孔、控制器,竖直支架的顶端固定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通过螺纹孔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第一滑块的一个竖直侧面与竖直支架的凹槽配合,第一滑块的另一个竖直侧面上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轴端固定有摇臂,摇臂的另一端部固定有自动抓取机构,样本管孔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垫,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混合效果好,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便于操作和普及,应用环境友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将血标本储血管进行180度颠倒,从而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使血液达到完全抗凝效果,自动混匀装置代替人工操作,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介绍

[0002]在血站和医疗机构领域中,为了取得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在血液检测前需将血液标本混匀,尤其是当标本管内加有不同抗凝剂或促凝剂时,对混匀的要求更为严格。现在的行业要求是将标本管往复来回颠倒5

8次,才能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目前该操作的常规做法是人工混匀,即采血医护人员采血后及时用手将标本管往复来回颠倒5

8次,否则会发生凝血,此操作加大了操作人员工作负担,同时因人工手持操作容易因血液溢出而造成对操作者的感染,给操作者带来危害,也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导致检测不准确。目前,也有采用电机驱动的血液混匀器,申请号为201920555268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样自动混匀装置及血细胞分析设备,该设备能实现自动混匀血样品,但是其采用的混匀方式是将标本管在水平面内移动,通过管内血液的振动达到混匀的目的,但是这种振动幅度小时,混合效果不佳或者所需混匀时间较长,甚至不符合部分领域医学要求,若是加大振动幅度,容易造成细胞壁的破损,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寻求设计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配合自动进给的样本管支架,自动拾取和放置样本管,将标本管往复来回颠倒5

8次,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达到完全抗凝效果,自动混匀装置代替人工操作,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以解决常规人工颠倒摇匀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克服人工手持操作易造成病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问题,解决现有摇匀装置效率低、容易破坏细胞壁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底座、竖直支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滑块、第二电机、摇臂、自动抓取机构、第二轨道、第二滑块、水平推动机构、样本管支架、海绵垫、样本管孔、控制器;底座为金属底座,用于固定整个装置;金属材料制成的竖直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竖直支架为一侧面带有长凹槽的矩形块结构,竖直支架的顶端固定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竖直朝下,第一电机的转轴上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丝杠结构的第一丝杠;矩形块结构的第一滑块中心设有螺纹孔,第一丝杠通过螺纹孔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第一丝杠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滑块的一个竖直侧面与竖直支架的凹槽配合,第一滑块能在凹槽内自由上下滑动;第一滑块的另一个竖直侧面上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轴水平设置,第二电机的轴端固定有摇臂,摇臂的另一端部固定有自动抓取机构,带有夹爪的自动抓取机构用于夹持样本管;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轨道固定在底座上,第二滑块与第二轨道配合并能沿第二
轨道往复自由滑动;第二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内凹槽;样本管支架的横截面为倒置的T型结构,其T型部底座放置在第二滑块的凹槽内,其尺寸与凹槽匹配,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样本管孔设置在T型横截面的中心线位置,并沿样本管支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样本管孔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垫,防止损坏样品管的管底;水平推动机构固定在底座上,水平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水平推动机构能推动第二滑块往复移动;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自动抓取机构、水平推动机构之间电信息连接;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程序:控制水平推动机构每次移动两个样品管中心间距的距离,完成后3~5s控制第一电机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完成后3~5s后控制自动抓取机构抓取样品管,完成后3~5s控制第一电机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完成后3~5s控制第二电机正转、反转旋转,第二电机正反转5~8次后,控制器控制自动抓取机构将样品管放置在样本管支架的原位置,一个循环完成,控制气缸再推动机构移动两个样品管中心间距的距离,开始下一个循环动作。
[0005]进一步地,水平推动机构采用气缸推动结构,其主体结构包括气泵、电磁阀、气缸,气泵通过电磁阀与气缸相连,电磁阀与控制器之间电信息连接,可以在气泵上设置或调节气压值,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气缸能推动第二滑块往复移动。
[0006]进一步地,水平推动机构采用RM

PLA微型伺服电动推杆,推杆的端部固定在第二滑块的侧壁上,电动推杆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推动第二滑块移动。
[0007]进一步地,自动抓取机构采用微型电动夹爪,微型电动夹爪的控制软件设置在控制器内,通过设置夹爪加紧时移动的行程和夹紧力,可以准确安全的抓取和放置样本管。优选地,自动抓取机构采用RM

GB

11电动夹爪。
[0008]进一步地,第一滑块上第二电机两侧分别设置有减振台,减振台上固定有橡胶垫,当摇臂处于水平位置时,摇臂的下表面与橡胶垫的上表面平齐,当摇臂旋转时,在两个水平位置正好与减振台上的橡胶垫相接触,减小摇臂受到的振动,保护血液的细胞壁不受破坏。
[0009]进一步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采用微型低速永磁同步交流电机。
[0010]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样本管排列放入样本管孔内,样本管支架固定在第二滑块上,启动控制器工作,控制水平推动机构每次移动两个样品管中心间距的距离,使每次移动后样本管的中心线处于自动抓取机构的夹爪中间,移动完成后3~5s控制第一电机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完成后3~5s后控制自动抓取机构抓取样品管,完成后3~5s控制第一电机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完成后3~5s控制第二电机正转、反转旋转,第二电机正反转5~8次后,控制器控制自动抓取机构将样品管放置在样本管支架的原位置,一个循环完成,控制气缸再推动机构移动两个样品管中心间距的距离,开始下一个循环动作。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化拾取、颠倒和放置样本管,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180度颠倒混匀,混合效果好;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操作,避免发生医护感染和交叉感染;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通用性好,便于操作和普及,应用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样本管支架的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4]1‑
底座、2

竖直支架、3

第一电机、4

第一丝杠、5

第一滑块、6

第二电机、7

摇臂、8

自动抓取机构、9

第二轨道、10

第二滑块、11

水平推动机构、12

样本管支架、13

海绵垫、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标本自动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底座、竖直支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滑块、第二电机、摇臂、自动抓取机构、第二轨道、第二滑块、水平推动机构、样本管支架、海绵垫、样本管孔、控制器,底座为金属底座,用于固定整个装置,金属材料制成的竖直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竖直支架为一侧面带有长凹槽的矩形块结构,竖直支架的顶端固定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竖直朝下,第一电机的转轴上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丝杠结构的第一丝杠,矩形块结构的第一滑块中心设有螺纹孔,第一丝杠通过螺纹孔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第一丝杠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滑块的一个竖直侧面与竖直支架的凹槽配合,第一滑块能在凹槽内自由上下滑动,第一滑块的另一个竖直侧面上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轴水平设置,第二电机的轴端固定有摇臂,摇臂的另一端部固定有自动抓取机构,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轨道固定在底座上,第二滑块与第二轨道配合并能沿第二轨道往复自由滑动,第二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内凹槽,样本管支架的横截面为倒置的T型结构,其尺寸与凹槽匹配,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样本管孔设置在T型横截面的中心线位置,并沿样本管支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样本管孔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垫,水平推动机构固定在底座上,水平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水平推动机构能推动第二滑块往复移动,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自动抓取机构、水平推动机构之间电信息连接,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如史小利于波柳燕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