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94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架和飞轮,其特征在于:车架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架,调节架上方固定设置有座椅,调节架通过螺纹杆与车架转动连接,螺旋杆外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车架与螺纹杆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连接,车架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下方固定设置有后底管,后底管与前底管通过车架固定连接,后底管与前底管两端下方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吸盘,车架右端上方活动连接有把手,把手下方转动连接有飞轮,飞轮左方活动连接有皮带盘,皮带盘上活动连接有脚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动感单车的稳定性,增加了动感单车的使用寿命。了动感单车的使用寿命。了动感单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


[0001]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0002]动感单车,是由美国私人教练JOHNNYG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创,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视觉效果等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动感单车在克服了室外行驶的一切缺点后,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这项运动在简单易学之余,成为一项能够使全身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骑动感单车是一种通过连续不断和反复多次的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和一定的训练强度,要求完成一定的运动量,使心跳率逐步提高规定的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跳范围内,长期保持一定强度骑行动感单车,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0003]目前市场上的动感单车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动感单车实用期限较长时,车座与车架连接处的螺丝会出现松动现象,车身从而产生晃动;第二,动感单车的底管配重不够,前底管与后底管两端支撑面积不够大,导致单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保持稳定,单车运行中难免产生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和飞轮,所述车架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方固定设置有座椅,所述调节架通过螺纹杆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杆外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车架与螺纹杆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螺纹杆连接处外侧活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车架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方固定设置有后底管,所述后底管与前底管通过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后底管与所述前底管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管套,所述后底管与前底管两端下方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吸盘,所述吸盘的外形为圆形,所述车架右端上方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车架连接处活动设置有定位转轴,所述把手下方转动连接有所述飞轮,所述飞轮左方活动连接有皮带盘, 所述皮带盘上活动连接有脚踏。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架与车座通过第一调节旋钮活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动者拧动第一调节旋钮,便于运动者移动车座的前后位置,使运动者找到舒适的车座位置,调节方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盘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能够增加动感单车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动感单车运行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底管与固定铁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底管与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固,不易出现松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与所述车架通过第三调节旋钮活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运动者快捷方便地调节把手的上下位置,从而找到合适的角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对应于所述飞轮的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刹车组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动者想停下时按压刹车组件,使飞轮快速平稳地停转,保证了运动者的人身安全。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技术将车架与座椅连接的连接方式由滑动连接替换成螺纹杆与车架螺纹连接,使车架与座椅连接更稳且可调节座椅的高度;第二调节旋钮能够对螺纹杆起到紧固作用,改善了动感单车使用时间变长后,固定螺丝松动带来的车身晃动的缺点。
[0019]2、该技术通过取下管套,将配重填充物塞进底管内,增加底管的配重,使动感单车在运行时车身支撑底管变重,在运动时更稳定,不易发生晃动;通过在前底管与后底管的两端下方固定设置了圆形吸盘,吸盘增大了支撑面积的同时牢牢吸在地面上,增加了动感单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俯视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俯视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5]图中:1、车架;2、调节架;3、第一调节旋钮;4、座椅;5、第二调节旋钮;6、皮带盘;7、后底管;8、吸盘;9、把手;10、刹车组件;11、第三调节旋钮;12、飞轮;13、脚踏;14、减震弹簧;15、定位转轴;16、管套;17、前底管;18、固定铁片;19、固定螺丝;20、螺纹杆;201、外螺纹;10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1
[0030]参考图1

图4,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1和飞轮12,车架 1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架2,调节架2上方固定设置有座椅4,调节架2 通过螺纹杆20与车架1转动连接,车架1与座椅4连接的连接方式由滑动连接替换成螺纹杆20螺纹连接,使车架1与座椅4连接更稳,不易松动,螺纹杆20外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201,车架1与螺纹杆20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内螺纹101,外螺纹201与内螺纹101旋转连接,车架1与螺纹杆20连接处外侧活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5,使螺纹杆20更牢固地固定在车架1上,不会发生松动,车架1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下方固定设置有后底管7,后底管7与前底管17通过车架1固定连接,后底管7与前底管 17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管套16,取下管套16后,配重填充物塞进底管内,增加底管的配重,使动感单车的底管更稳重,后底管7与前底管17两端下方各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强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1)和飞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左侧上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架(2),所述调节架(2)上方固定设置有座椅(4),所述调节架(2)通过螺纹杆(20)与所述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0)外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201),所述车架(1)与螺纹杆(20)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内螺纹(101),所述外螺纹(201)与所述内螺纹(101)螺纹连接,所述车架(1)与所述螺纹杆(20)连接处外侧活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5),所述车架(1)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4),所述减震弹簧(14)下方固定设置有后底管(7),所述后底管(7)与前底管(17)通过所述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后底管(7)与所述前底管(17)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管套(16),所述后底管(7)与前底管(17)两端下方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吸盘(8),所述吸盘(8)的外形为圆形,所述车架(1)右端上方活动连接有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爱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