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20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针对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粗,增加插管难度及插管相关损伤,包括小儿等气管声门较小或体格较小的患者使用受限;双腔支气管导管内单腔管内径较小,不利于纤维支气管镜和吸痰管操作,机械通气阻力大。手术结束后需换单腔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主管另一端通过主管接口连接衔接管;副管一端开口于主套囊c端与副套囊b端的中点,副管另一端侧连接副管延伸管,副管延伸管另一端连接连接副管延伸管吸引接头及封闭帽和副管延伸管标准通气接口及封闭帽。该导管可满足目前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功能,包括双肺互相隔离,健侧肺通气良好,手术侧肺萎陷迅速,根据需要对健侧肺通气或双肺肺通气,双肺分开吸引;具有单腔主管管径大,主体管外径小,插管困难程度降低,手术完成后不用更换气管导管等优点,适合人群可扩展到包括儿童等声门气管较小人群。门气管较小人群。门气管较小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双腔支气管导管是目前麻醉时行肺隔离最常用的器具。双腔支气管导管分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种,通常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支气管腔即主管一端置入健侧肺或非手术侧肺支气管内,也可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支气管腔即主管一端置入手术侧肺支气管内。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较大型号双腔支气管导管,有降低机械通气阻力,避免易滑入肺叶支气管内,减小套囊充气并降低套囊压力等优点。缺点: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粗,增加插管难度及插管相关损伤,包括小儿等气管声门较小或体格较小的患者使用受限;双腔支气管导管内单腔管内径较小,不利于纤维支气管镜和吸痰管操作,机械通气阻力大。手术结束后需换单腔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0003]支气管封堵导管封堵手术侧肺,单侧肺通气隔离,支气管封堵导管外径小,放置容易,速度快,手术完毕退出封堵器后变成单腔气管导管,不用更换气管导管,气道严重变形的患者也可使用,可用于小儿单侧肺隔离手术。缺点:支气管封堵导管只能封堵手术侧肺支气管,影响全肺切除手术操作,切开结扎支气管残端前须将套管缩回至呼吸道,在切开结扎过程中有漏气,只能对非手术侧肺行间隙性正压通气和吸引,不能用于湿肺患者的手术,阻塞不全发生率高,手术侧肺萎缩慢。
[0004]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双腔支气管导管。现有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粗,插管操作难度高,易致插管相关损伤,目前没有小儿双腔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内单腔管管径过小,不及主体管外径的一半,机械通气阻力大,纤维支气管镜和吸痰管操作困难。手术完毕后需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换单腔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
[0005]通过专利检索,现有对比文件1CN201911214318.9公开的“一种双腔支气管插管”提供了一种双腔支气管插管,其支气管具有一与主气管并排布置的主管段以及一与主管段远端连通设置的柔性管段,其结构缺点在于:主体管内主管及副管均使用圆形且并排结构,与目前临床使用的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背靠背D形并排结构相比,主体管外径明显增加,主管及副管内径明显减小,临床插管困难,纤维支气管镜及吸痰管操作难度大,气道管理难度明显增加。对比文件2 CN201910981803.2公开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
公开了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副通气管卡设在主通气管的内部,副通气管一端外侧设有橡胶卡环,充气阀包括导管充气阀与通气管充气阀,导管充气阀设置在导管本体上,通气管充气阀设置在副通气管上;副通气管滑动插入在主通气管的内部,且副通气管与主通气管本身有一定的弧度,从导管本体的内部延伸出后,容易进入至两侧支气管中,方便置管;其缺点在于:与支气管封堵导管原理类似,但副通气管及其相应滑槽明显减小主通气管内有效横截面积;副通气管与主通气管本身有一定的弧度不利于纤支镜对位,不利于气管及支气管内吸痰;副通气管对位差,阻塞不全发生率高,气道管理难度高。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粗且单腔管内径小的缺点,基于胸科手术需求和胸科手术肺隔离工具使用经验总结,对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White管进行改良,专利技术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该导管可满足目前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功能,包括双肺互相隔离,健侧肺通气良好,手术侧肺萎陷迅速,根据需要对健侧肺通气或双肺肺通气,双肺分开吸引;具有单腔主管管径大,主体管外径小,插管困难程度降低,手术完成后不用更换气管导管等优点,适合人群可扩展到包括儿童等声门气管较小人群。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由主管和副管组成主体管,主体管一端贯通主管表面主套囊与主体管表面副套囊构成的套囊,主体管另一端贯通衔接管、蓝色标记条、主套囊充气管及单向充气阀和副套囊充气管及单向充气阀 ,衔接管另一端设置衔接管标准通气接口和衔接管纤维支气管镜端口及封闭帽;主管一端设置右上肺通气的主套囊窗孔,于主套囊c端与副套囊b端的中点设置环主管外壁的放射标记线,主管另一端通过主管接口连接衔接管;副管一端开口于主套囊c端与副套囊b端的中点,副管另一端侧连接副管延伸管,副管延伸管另一端连接连接副管延伸管吸引接头及封闭帽和副管延伸管标准通气接口及封闭帽。
[0008]为了更好的效果:主管及副管管腔横截面为D形,主管与副管采用背靠背并排结构,主体管最大内径R比主管最大内径r大1.0~3.0mm,副管管腔横截面面积1.0~15.0mm2,主管管腔横截面面积是副管12的2.0~12.0倍。
[0009]主管与副管背靠背产生的壁厚和主管及副管壁厚一致。
[0010]副管延伸管管腔横截面面积是副管管腔横截面面积的1.0~3.0倍。
[0011]副管延伸管与副管连接点位于声门线上方,所述的连接点距副套囊a端距离为3.0~8.0cm。
[0012]新型双腔支气管副套囊b端位置不变,ab端之间的长度较双腔管White管短1.00~1.50cm。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胸科手术过程中,双腔支气管导管肺隔离后健侧肺通气;手术侧肺萎陷为手术提供操作空间,需要快速地实现肺萎陷和肺复张,可对双侧肺痰液及脓液的吸引,必要时可少量通气改善氧合。因此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健侧肺通气管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内两根单腔管内径相当,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外径粗和单腔管内径小,不利于胸科手术肺隔离管理。我们将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White管进行相应改进,强化健侧肺或非手术侧肺的通气管理,将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管内径增加;弱化手术侧肺的通气管理,将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副管内径减小,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可明显减小。具体为插入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时主管一端直接插入健侧肺支气管进行机械通气,副管负责手术侧肺萎陷、肺复张及血液脓液吸引,必要时可通气改善氧合。与目前使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管的内径增加,纤维支气管镜及吸痰管更好操作;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管的内径更加接近主体管外径,因此主体管外径比现有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明显减小,利于插管,可解决包括小儿等气管生门较小或体格较小患者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双腔支气管导管弱化手术侧肺的通气管理,保留副管肺萎陷、肺复张及血液脓液吸引功能,且吸引时无需吸痰管进入手术侧肺气管支气管内;双腔支
气管导管副套囊长度缩短,退出主管到气管内时副套囊仍位于声门下,手术后不需要换单腔气管导管即可进行双肺通气。其余未改动细节参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White管。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左右肺支气管通用。
[0014]结构分析:为尽可能减小新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径并增加主管内径,主管横截面为D形,远端有保障右上肺通气侧孔;副管横截面为D形,副管于主套囊c端与副套囊b端的中点开口;主管横截面面积大于副管;主管与副管采用背靠背并排结构。副管延伸管在主体管上与副管相连。为尽可能减少副管对手术侧肺萎陷、肺复张及吸引阻力,副管延伸管管腔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副管,副管延伸管与副管连接点位于声门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由主管(11)和副管(12)组成主体管(1),主体管(1)一端贯通主管表面主套囊(21)与主体管表面副套囊(22)构成的套囊,主体管(1)另一端贯通衔接管(3)、蓝色标记条(7)、主套囊充气管(211)及单向充气阀(212)和副套囊充气管(221)及单向充气阀 (222),衔接管(3)另一端设置衔接管标准通气接口(32)和衔接管纤维支气管镜端口及封闭帽(31);主管(11)一端设置右上肺通气的主套囊窗孔(111),于主套囊(21)c端与副套囊(22)b端的中点设置环主管外壁的放射标记线(112),主管(11)另一端通过主管接口连接衔接管(3 );其特征在于:副管(12)一端开口于主套囊(21)c端与副套囊(22)b端的中点,副管(12)另一端侧连接副管延伸管(121),副管延伸管(121)另一端连接连接副管延伸管吸引接头及封闭帽(1211)和副管延伸管标准通气接口及封闭帽(12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福全曾凌竹石朝凯刘奕漆伟朱召雄李奇彬王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