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618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建筑物井道、天梁、曳引媒介、曳引机、吊笼和对重;所述天梁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顶端,曳引机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下方;所述天梁上固定连接有摩擦轮和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第五导向轮;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连接在天梁的一端,且曳引媒介自该端起依次绕过摩擦轮、吊笼、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曳引机的驱动轮、第四导向轮、第五导向轮和对重,至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连接在天梁另一端的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个箱体同时进行升降,可一次运输两箱物料,提高物料运载效率,增加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增加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升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施工升降机又称施工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或钢丝绳提升方式,使轿厢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用以输送施工人员、工具、设备及物料的建筑机械,它较之其它提升机构稳定、安全可靠,不用另设机房或井道,并且具有拆装方便、搬运灵活性强等优点,应用广泛,尤其在减轻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0003]然而,现有的曳引机的曳引能力只能单倍提升轿厢,提升效率低,另外轿厢在实际运载过程中,常会出现晃动现象,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将吊笼采用动滑轮结构,可提高曳引机的曳引能力,提高升降机的升降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包括建筑物井道、天梁、曳引媒介、曳引机、吊笼和对重;所述吊笼为两个上下连接设置的箱体组成;所述天梁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顶端,曳引机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下方;所述天梁上固定连接有摩擦轮和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第五导向轮;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连接在天梁的一端,且曳引媒介自该端起依次绕过摩擦轮、吊笼、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曳引机的驱动轮、第四导向轮、第五导向轮和对重,至曳引媒介的另一端连接在天梁另一端的底面。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轮位于天梁的一端,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和第五导向轮位于天梁的另一端,第二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并列设置,第三导向轮位于第四导向轮的上方,第五导向轮位于第四导向轮的下方。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笼和对重的顶端均设有导向轮,曳引媒介绕过吊笼的导向轮和对重的导向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梁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顶端的其中一出入口处;所述建筑物井道的底部一侧设有让位孔,曳引机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外侧且与让位孔对应设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梁包括曳引绳放卷装置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横梁,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纵梁,两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搭放在建筑物井道的出入口所处的楼层上,曳引绳放卷装置和位于两个所述横梁的一端,曳引媒介的一端缠绕在曳引绳放卷装置上,曳引绳放卷装置用于放卷曳引媒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曳引媒介具体采用牵引绳或牵引链;所述曳引机
具体为永磁同步曳引机。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笼和对重分别通过滑轨可滑动连接在建筑物井道内,且滑轨分别位于吊笼和对重的两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和限速绳放卷装置,所述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连接在建筑物井道的一侧,限速绳放卷装置连接在吊笼的顶面,限速器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绳一端缠绕在限速绳放卷装置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物井道位于每个楼层的出入口处均连接有开闭门结构,所述开闭门结构包括翻转卡板和通过合页连接在每个楼层的出入口处的第一扇门与第二扇门;所述第一扇门上连接有伸缩阻挡机构、感应到位模块和卡柱;所述翻转卡板一端铰接在第二扇门上,另一端设有卡槽,卡槽与卡柱对应设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阻挡机构采用气缸或电缸;所述感应到位模块采用接近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
[0015]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使用方法,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所述建筑物井道(1)的底端设有下让位空间,顶端设有上让位空间,所述下让位空间和上让位空间的高度均大于一个箱体的高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由电梯的控制程序对吊笼(5)的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进行运行楼层优化分配,楼层由1到n层,下层箱体的运行范围为1到n

1层,上层的箱体的运行范围为2到n层。
[0017]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采用两个箱体同时进行升降,可一次运输两箱物料,提高物料运载效率。
[0019]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采用多个导向轮和曳引媒介使吊笼处于动滑轮处,使曳引机的曳引能力提高一倍,提高曳引效率。
[0020]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采用开闭门结构,与轿厢联动控制每个楼层的出入口开闭,保证井道内部的安全运行。
[002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曳引机采用设置在井道外部的方式,避免占用井道空间。
[002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采用限速器安全钳装置,保证升降机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第一角度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第二角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部分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笼和平稳辅助移动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另一部分结构图;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开闭门结构的轴测图;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建筑物井道;11、让位孔;2、天梁;21、横梁;22、纵梁;23、曳引绳放卷装置;3、曳引媒介;4、曳引机;5、吊笼;6、对重;7、限速器安全钳装置;71、限速绳放卷装置;81、摩擦轮;82、第二导向轮;83、第三导向轮;84、第四导向轮;85、第五导向轮;9、开闭门结构;91、第一扇门;92、第二扇门;93、翻转卡板;94、伸缩阻挡机构;95、感应到位模块;96、卡柱;9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如图1至图8,包括建筑物井道1、天梁2、曳引媒介3、曳引机4、吊笼5和对重6;所述吊笼5为两个上下连接设置的箱体组成;所述天梁2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顶端,曳引机4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下方;所述天梁2上固定连接有摩擦轮81和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第四导向轮84与第五导向轮85;所述曳引媒介3的一端连接在天梁2的一端,且曳引媒介3自该端起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包括建筑物井道(1)、天梁(2)、曳引媒介(3)、曳引机(4)、吊笼(5)和对重(6);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5)为两个上下连接设置的箱体组成;所述天梁(2)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顶端,曳引机(4)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下方;所述天梁(2)上固定连接有摩擦轮(81)和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第四导向轮(84)与第五导向轮(85);所述曳引媒介(3)的一端连接在天梁(2)的一端,且曳引媒介(3)自该端起依次绕过摩擦轮(81)、吊笼(5)、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曳引机(4)的驱动轮、第四导向轮(84)、第五导向轮(85)和对重(6),至曳引媒介(3)的另一端连接在天梁(2)另一端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81)位于天梁(2)的一端,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第四导向轮(84)和第五导向轮(85)位于天梁(2)的另一端,第二导向轮(82)和第四导向轮(84)并列设置,第三导向轮(83)位于第四导向轮(84)的上方,第五导向轮(85)位于第四导向轮(84)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5)和对重(6)的顶端均设有导向轮,曳引媒介(3)绕过吊笼(5)的导向轮和对重(6)的导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2)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顶端的其中一出入口处;所述建筑物井道(1)的底部一侧设有让位孔(11),曳引机(4)连接在建筑物井道(1)的外侧且与让位孔(11)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施工用井道双轿厢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梁(2)包括曳引绳放卷装置(23)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横梁(21),两个所述横梁(21)之间连接有纵梁(22),两个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百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