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601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6
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固定设置于发动机一侧的排气歧管、后处理总成和增压器,后处理总成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氧化催化器和混合器总成,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通过混合器总成与氧化催化器的后端相连通,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氧化催化器和混合器总成呈U形布置;所述排气歧管设置于发动机与氧化催化器之间,排气歧管的前部通过增压器和氧化催化器的前端相连通,排气歧管、增压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呈U形布置;排气歧管的侧部与发动机侧部的发动机排气口相连通。本设计布置紧凑,且废气流过的路径短,废气热量损失小,催化剂的转化效率高,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标准。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后处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具体适用于发动机尾气的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后处理总成是一个集成多功能的总成结构。发动机工作时,后处理起到导流废气、收集能量再利用、处理废气中的颗粒物、处理废气中的污染物并使尾气达到排放要求的作用。
[0003]当前,随着国家的排放法规升级,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发动机对后处理的排放提出更严格的限制条件,现有符合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发动机的后处理系统均采用SDPF+DOC模式,以满足国家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而由于SDPF+DOC系统总成体积较大,从而造成后处理系统一般布置在远离排气歧管,布置在整车底盘下,造成了在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后,柴油机搭载于乘用车和皮卡难度增加;并且由于空间限制,造成了部分车型根本无法正常开发,或者后处理系统远离排气歧管,尾气经由管道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直接影响着催化箱内部温度变化和催化剂温度,使尾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排气歧管(2)、后处理总成(3)和增压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2)、后处理总成(3)和增压器(4)均固定设置于发动机(1)的一侧;所述后处理总成(3)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氧化催化器(32)和混合器总成(33),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位于氧化催化器(32)的下方,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的后端通过混合器总成(33)与氧化催化器(32)的后端相连通,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氧化催化器(32)和混合器总成(33)呈U形布置;所述排气歧管(2)设置于发动机(1)与氧化催化器(32)之间,所述排气歧管(2)的前部通过增压器(4)和氧化催化器(32)的前端相连通,排气歧管(2)、增压器(4)和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呈U形布置;所述排气歧管(2)紧贴发动机(1)设置,排气歧管(2)的侧部与发动机(1)侧部的发动机排气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催化器(32)的前端与增压器(4)的涡轮出气端相连通,氧化催化器(32)的前端与增压器(4)的涡轮出气端通过连接卡箍(5)固定连接;所述增压器(4)靠近发动机(1)的一侧设置有涡轮进气口(41),排气歧管(2)的一侧与发动机(1)侧部的发动机排气口相连通,排气歧管(2)的另一侧设有歧管出气口(22),所述歧管出气口(22)与涡轮进气口(41)密封配合,所述歧管出气口(22)处设有第一连接法兰(81),所述涡轮进气口(41)处设有第二连接法兰(82),所述第一连接法兰(81)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二连接法兰(8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包括缸体(11)及固定设置在缸体(11)顶部的缸盖(12),所述混合器总成(33)的顶部通过上固定支架(6)与缸盖(12)相连接,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的颗粒物捕捉器(31)的底部通过下固定支架(7)与缸体(11)的侧部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布置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2)的一侧有多个与发动机排气口相对应的歧管进气口(21),所述歧管进气口(21)与缸盖(12)侧部的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毛勇余国强邓基峰江琳琳刘凯程庆姚强殷勇刘蓉赵昌鹏潘师民王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