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99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V型托架(7)与导向杆(4)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含7个自动化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举托轮轴的方式抬升轮对,保证了轮对左右轴端中心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极大地方便了两端顶尖的对中,实现了方便快捷地把不同轴径的轮对抬升到对中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效率高、准确度好。准确度好。准确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车床
,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的轮对踏面修型加工设备以数控车轮车床为主,在数控车轮车床对轨道交通车辆的轮对踏面进行修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把沿轨道推进设备的轮对抬升到顶尖对中顶紧的位置进行夹紧。
[0003]现有的数控车轮车床采用举托轮对轮缘的方式来把轮对抬升到顶尖对中顶尖位置。现有的抬升对中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自动测量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轮径轮对的抬升对中,必须采用人工调整的方式把轮对抬升到对中顶尖位置。(2)轮对左右轮缘因摩损程度不同导致轮径有差异,采用托轮缘方式进行抬升时,轮对左右轴端中心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更增加了人工对中的难度。(3)轮对抬升对中效率较低、准确度及重复性差,轮对抬升对中装夹过程费时费力,整个过程需耗费较多人力,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抬升对中效率高且能实现过程自动化的抬升对中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其特征在于: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所述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所述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所述V型托架(7)与所述导向杆(4)固定连接;还包括托架(5)、传动齿轮副(6)、导向套(8)、导柱(9)、电机(10)和丝杠(11);导向套(8)固定在托架(5)中间,导柱(9)固定在升降托架(3)底部;电机(10)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入端连接,丝杠(11)一端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出端连接,丝杠(11)另一端与导柱(9)连接。2.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轮对输送到抬升位置后,电机(10)通过传动齿轮副(6)驱动丝杠(11)旋转;S2:丝杠(11)传给导柱(9)的旋转运动,在导向套(8)和导向杆(4)的限制作用下,转换为导柱(9)的抬升运动;S3:升降托架(3)在导柱(9)的带动下向上抬升,探杆(1)也随之一起抬升;S4:升降托架(3)抬升过程中,轮对的轴身先接触探杆(1),并把探杆(1)压缩后,再与V型托架(7)相接触,被压缩后的探杆(1)带动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移动;S5:根据拉线编码器(2)移动时产生的参数可计算出轮轴的直径,从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峰周海泉朱德生付道林金明亮姜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