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松下专利>正文

一种双气缸压缩机泵体以及双气缸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52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气缸压缩机泵体以及双气缸压缩机,所述双气缸压缩机泵体包括第二轴承以及泵油盖;所述第二轴承包括第二轴承柄部以及第二轴承法兰,所述第二轴承法兰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泵油盖包括盖体、固定板,所述泵油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轴承法兰端面接触,并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排气腔,其用以容纳所述泵体内产生的高压气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所述泵油盖处设置凸起,进而容易导致所述凸起与螺栓固定位置的衔接处因局部应力过大而造成裂纹或者破裂的问题,延长了所述泵油盖的使用寿命,且避免了通过增厚等方式对所述泵油盖进行结构加强所带来的加工难度增加及成本增加的问题。成本增加的问题。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缸压缩机泵体以及双气缸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气缸压缩机泵体以及双气缸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一般由上盖、下盖、壳体、固定在内部提供旋转动力的马达和实现冷媒压缩的泵体构成。一般地,所述泵体包括上轴承、下轴承、气缸组件、活塞以及曲轴等结构,特别地,对于双气缸压缩机,在下轴承柄部需要安装泵油盖,使润滑油在压缩机运转时能够不断地供给到所述泵体内各个容易出现摩擦磨损的部位,确保压缩机长期稳定的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泵油盖为与现行消音盖结构相当,泵油盖盖体覆盖整个下轴承端面,并通过泵体固定的螺丝与下轴承端面配合固定,对于下轴承设有排气孔的机型,由于需要对气缸组件内对冷媒进行压缩后产生的高压气体留设容纳空间,现有技术中为在泵油盖处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凸起,使其与下轴承围合形成排气腔,但是所述泵油盖需要通过螺栓与所述下轴承进行固定,这就会导致所述泵油盖凸起与螺栓固定部位的衔接处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出现拉伸变形甚至导致所述泵油盖出现裂纹或破裂的问题,较难进行生产管理;而所述泵油盖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缸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中间板、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曲轴以及泵油盖;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气缸、中间板、第二气缸、以及第二轴承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并围合成两个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曲轴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孔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并可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往复活动并完成冷媒压缩工作;所述曲轴内沿轴向设有曲轴泵油孔;所述第二轴承包括第二轴承柄部以及第二轴承法兰,所述第二轴承法兰呈环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柄部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二轴承法兰朝向所述泵油盖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泵油盖包括盖体、固定板以及吸油管;所述盖体呈中空结构,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中心处,其包括第一圆柱结构以及第二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圆柱结构与所述第二圆柱结构通过连接部固定连通,且所述第二圆柱结构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圆柱结构的内径;所述固定板呈板状结构,其呈环状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结构的端部外侧;所述吸油管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圆柱结构的内孔,并与所述曲轴泵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双气缸压缩机油池相连通;所述泵油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轴承柄部端面接触;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轴承法兰端面接触,并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排气腔;所述排气腔开设有阀座排气口以及若干排气通孔,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阀座排气口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活动连通;所述第一气缸、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二气缸以及所述第一轴承贯穿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排气通孔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缸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环状结构,其由所述第二轴承法兰与所述第二轴承柄部围合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缸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燕龚沛张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