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548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氯乙烯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改性塑料
,涉及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一种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最后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或可塑材料产品,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类、芳香族聚酰胺、聚芳酯、聚苯酯、聚芳醚酮、液晶聚合物和氟树脂等,应用也十分广泛,常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大棚膜、排灌管道、齿轮、零部件、常规武器、飞机、舰艇、火箭、地砖、水管、塑料袋、家电等。随着塑料应用于尖端高科技领域,例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同步辐射、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高端仪器,对塑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抗静电的能力一直被学术界关注和研究。
[0003]静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在两种物质之间会发生电子移动,电子由一种物质表面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表面,其中一种材料具有较大的吸附电子能力而使电子转移到材料表面,得到电子的材料表面为负电性,另一种材料表面为正电性,从而产生静电。塑料的绝缘性能良好,表面电阻率较高,导致塑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摩擦产生较多的电荷积累,并且不易消散,电荷的积累会引起燃烧、爆炸、仪器电路损伤等问题,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因此,研制和开发具有抗静电的改性塑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塑料合成过程中引入抗静电双层微胶囊,实现该塑料高效的抗静电能力。抗静电双层微胶囊的结构设计很好地保护了抗静电剂持续发挥作用,不仅微胶囊将表面活性剂集中在胶囊表面,表面活性剂的羟基发生取向作用,形成羟基浓集的表面层,很容易吸收水份形成单分子导电膜,可使静电荷迅速向空气中逸散,而且当表面活性剂胶膜被磨损消耗失效后,位于内部的氧化锌被释放到外部,形成导电膜,防止电荷聚集,持续发挥抗静电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7]聚氯乙烯22

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

20份、抗静电双层微胶囊6

8份、增塑剂2

6份、分散剂1

3份、增溶剂2

6份、固化剂2

4份、抗氧剂1

3份;
[0008]基于抗静电的改性塑料由如下步骤制成:
[0009]步骤A1,将聚氯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增塑剂、分散剂、增溶剂、固化剂、倒入高温反应釜中,加热后进行充分的机械搅拌混合,制得混合料1;
[0010]步骤A2,将抗静电双层微胶囊和抗氧剂混合加热,自然冷却到室温后保温1小时,
制得混合料2;
[0011]步骤A3,将步骤A1制备的混合料1和步骤A2制备的混合料2进行双螺纹挤压,设定螺杆的转速、各区段的温度和真空度,经双螺纹杆挤压后冷却到室温,制得产物;
[0012]步骤A4,将步骤A3制备的产物用切粒机进行切粒,将切好后的胶粒烘干后,用注塑机进行注塑,制得抗静电的改性塑料。
[0013]进一步,所述的抗静电双层微胶囊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0014]步骤S1,将纳米氧化锌、去离子水、DMF加入烧瓶中进行搅拌加热4

5小时,搅拌速度为120

140rpm,加热温度为65

80℃,并将氢氧化钠溶液在4

5小时内匀速滴加至烧瓶中,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洗涤、干燥、制得氧化锌囊芯;
[0015]步骤S2,将三聚氰胺和乙醛置于烧瓶中,油浴加热到70

85℃,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调pH为8

9,反应1

2小时后,制得三聚氰胺乙醛预聚物溶液,三聚氰胺氮原子上的活泼H原子极易与乙醛反应,生成羟乙基反应物;
[0016]反应过程如下:
[0017][0018]步骤S3,将步骤S1制得的氧化锌囊芯、去离子水和步骤S2制得的三聚氰胺乙醛预聚物溶液加入到烧瓶中,65

70℃油浴保温2

3小时,冷却至室温,用碳酸钠溶液调pH为9

10后,过滤、洗涤、干燥,制得单层微胶囊;
[0019]步骤S4,将步骤S3制得的单层微胶囊放入去离子水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剂,静置3

5小时后,过滤,弃去滤液,过滤物放入真空烘箱中干燥0.5

1小时,制得抗静电双层微胶囊。
[0020]进一步,步骤A1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烃类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增溶剂为ABS接枝物、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PE接枝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烃类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固化剂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桐油酸二聚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加热温度为130

150℃,加热时间为3

5小时,搅拌速度为170

260rpm,搅拌时间为1.5

2小时。
[0021]进一步,步骤A2所述的抗氧剂为聚丙烯酸醋、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亚磷酸苯二异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加热温度为50

65℃,加热时间为1

1.5小时;步骤A3所述的螺杆的转速为140

160rpm,各区段温度为第一区段温度为120

135℃,第二区段温度135

150℃,第三区段温度为150

190℃,各区段真空度为0.04

0.08MPa;步骤A4所述的切粒机转速为250

300rpm,烘干温度为80

95℃。
[0022]进一步,步骤S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去离子水、DMF的用量为2.5g:20mL: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为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0023]进一步,步骤S2所述的三聚氰胺、乙醛、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为30g:15g:10g,碳酸氢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0024]进一步,步骤S3所述的氧化锌囊芯、去离子水、三聚氰胺乙醛预聚物溶液的用量为12g:20mL:10mL,碳酸钠溶液的用量为15mL,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氯乙烯22

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

20份、抗静电双层微胶囊6

8份、增塑剂2

6份、分散剂1

3份、增溶剂2

6份、固化剂2

4份、抗氧剂1

3份;基于抗静电的改性塑料由如下步骤制成:步骤A1,将聚氯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增塑剂、分散剂、增溶剂、固化剂倒入高温反应釜中,加热后进行充分的机械搅拌混合,制得混合料1;步骤A2,将抗静电双层微胶囊和抗氧剂混合加热,自然冷却到室温后保温1小时,制得混合料2;步骤A3,将步骤A1制备的混合料1和步骤A2制备的混合料2进行双螺纹挤压,设定螺杆的转速、各区段的温度和真空度,经双螺纹杆挤压后冷却到室温,制得产物;步骤A4,将步骤A3制备的产物用切粒机进行切粒,将切好后的胶粒烘干后,用注塑机进行注塑,制得抗静电的改性塑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1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烃类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增溶剂为ABS接枝物、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PE接枝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固化剂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桐油酸二聚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加热温度为130

150℃,加热时间为3

5小时,搅拌速度为170

260rpm,搅拌时间为1.5

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2 所述的抗氧剂为聚丙烯酸醋、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亚磷酸苯二异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加热温度为50

65℃,加热时间为1

1.5小时;步骤A3所述的螺杆的转速为140

160rpm,各区段温度为第一区段温度为120

135℃,第二区段温度135

150℃,第三区段温度为150

190℃,各区段真空度为0.04

0.08MPa;步骤A4所述的切粒机转速为250

300rpm,烘干温度为80

9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静电双层微胶囊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步骤S1,将纳米氧化锌、去离子水、DMF加入烧瓶中进行搅拌加热4

5小时,搅拌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楠楠王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强茗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