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5344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所述人工视网膜包括进行光吸收的光热材料和作为电信号输出的铁电高分子材料及表面通过加工技术获得的微纳米尺度的周期性点阵阵列。所述人工视网膜具有微纳米尺度的周期性阵列结构,以光热材料作为光吸收剂,同时光吸收“原位”产生电信号,利用光热效应与热释电响应耦合的方式实现人工视网膜对于近红外光响应的难题。应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视网膜,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可植入生物电子器件


技术介绍

[0002]视觉是人类必要的感官之一。通常情况下,人类视觉神经系统的感光波段在400

700nm之间,即可见光波段。对哺乳动物来讲,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未能检测更长波段的光,比如近红外光,通过生物电子器件可以完善感光色素对于红外光的感知不足。
[0003]现有技术包括多种方式的视网膜植入器件。通过视网膜植入器件的位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视网膜上假体,一般由植入设备(电极阵列、电池和无线天线)和外部设备(外置相机、无线电发射器和图像处理器)组成。美国视网膜上假体“Argus
Ⅱ”
系统利用外置相机采集外部光学图像,再由图像处理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到接收器,形成电脉冲输送到植入在视网膜上方的金属电极阵列,用于刺激神经节细胞。另一种是视网膜下假体,植入设备的位置位于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感觉层之间,由光诱导的电信号通过双极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利用近红外光电响应的柔性铁电复合薄膜实现视觉神经刺激和视觉信号产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铁电复合薄膜包括光热材料、铁电高分子及表面的周期性阵列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材料包括碳材料、黑鳞、六角氮化硼、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的一种或者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高分子材料包括偏氟乙烯(VDF)基均聚物或共聚物:PVDF、P(VDF

X)或P(VDF

X

Y),其中X、Y为含氟或含氯的有机烯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或含氯的有机烯烃包括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的混合物: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二氟氯乙烯、1,1

氟氯乙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以微纳加工技术构筑“凹形”阵列硅模板,再通过模板浇筑法制备表面具有周期性阵列结构的铁电复合薄膜;柔性铁电复合薄膜的径向尺寸在1

2mm,厚度在20

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阵列为规则几何体,几何体形状包括以下几种:圆柱、圆锥、圆台、棱柱、棱锥、锥台,所述规则几何体结构尺寸在100纳米到10微米之间。8.应用于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近红外超视觉柔性人工视网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群东沈小泉祁瑜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