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以及接合部件技术

技术编号:280532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8
至少一实施方式的层叠造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使第一金属的粉末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层;以及使种类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的粉末熔融而固化,在所述第一层之上形成第二层,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二金属为若向所述第二金属添加所述第一金属则能够形成固溶体的组合、或者若向所述第二金属添加所述第一金属则随着所述第一金属的添加量增加而熔点上升的组合。加而熔点上升的组合。加而熔点上升的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以及接合部件


[0001]本公开涉及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以及接合部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三维层叠造形正被用作各种产品的制造方法。另外,例如公开了在基于LMD(Laser Metal Deposition)方式的层叠造形方法中,能够获得接合了不同种类材料的接合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1000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
[0007]例如在通过LMD方式进行层叠造形的情况下,通过在由某一金属(第一金属)构成的部件的表面使其他金属(第二金属)的粉末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第二金属的层,能够获得接合了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接合部件。
[0008]但是,根据金属的种类,在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接合界面,将会由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生成脆弱的区域。若在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接合界面生成脆弱的区域,则会导致接合界面上的接合强度降低进而是接合部件的强度降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使第一金属的粉末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层;以及使种类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的粉末熔融而固化,在所述第一层之上形成第二层,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二金属为若向所述第二金属添加所述第一金属则能够形成固溶体的组合、或者若向所述第二金属添加所述第一金属则随着所述第一金属的添加量增加而熔点上升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定成为能够形成所述固溶体的组合、或者所述熔点上升的组合的所述第一金属以及所述第二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层的步骤中,以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第一金属的含量成为能够形成所述固溶体的限度以下的施工条件形成第二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如下步骤:形成由所述第二金属构成的第二金属部;在所述第二金属部之上形成由所述第一金属构成的第一金属部;以及形成结合部,该结合部包含连接于所述第一金属部的第一区域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部的第二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金属部与所述第二金属部结合,所述第一区域是层叠有多层所述第一层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层叠有多层所述第二层的区域,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以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的上方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以从所述第二层的层叠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成为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的方式形成该第二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在从所述第二层的层叠方向观察时成为不同位置的多个位置分别形成所述结合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在从所述第二层的层叠方向观察时成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的至少3个位置分别形成所述结合部。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将所述结合部沿所述第二层的层叠方向形成多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以形成了多层的所述结合部中的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二层的层叠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截面面积沿所述层叠方向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减少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下部区域,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部之上,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层叠方向正交的剖面的截面面积比所述第二金属部的截面面积小;以及第二上部区域,其形成于所述第二下部区域之上,截面面积比所述第二金属部的截面面积小且比所述第二下部区域的截面面积大,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从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包围所述第二下部区域的第一下部区域,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在形成所述第二下部区域之前,形成所述第一下部区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在形成所述第二下部区域时,先从远离所述第一下部区域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二下部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二上部区域的上部形成所述第一层之前,先从与该第一层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是远离所述第二上部区域的位置层叠所述第一层。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结合部的步骤中,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夹设第三区域的方式形成所述结合部,该第三区域层叠有多层使种类与所述第一金属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不同的第三金属的粉末熔融并固化而成的第三层。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合物的层叠造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所述第二金属以及所述第三金属是下述组合中的某一组合:若向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三金属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添加另一方的金属则能够形成固溶体的组合,若向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第三金属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添加另一方的金属则能够形成固溶体的组合,若向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三金属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添加另一方的金属则随着所述另一方的金属的添加量增加而熔点上升的组合,若向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第三金属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添加另一方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橘孝洋藤谷泰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