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除了个人计算机和便携终端等所谓的便携式电源以外,还优选用作车辆驱动用电源。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例,已知有将正极和负极用隔膜绝缘了的结构的电极体收纳到电池壳体中的电池。在构成电极体的电极中,在集电箔的表面设置含有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在此,为了提高作为低电位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荷载体的接受性,负极活性物质层被设计成比正极活性物质层大的面积。
[0003]此时,从正极活性物质层伸出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变形自由度高,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的角部损坏隔膜,担心其与正极集电箔中不具备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涂布部短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抑制这样的短路,在正极集电箔中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相邻的区域中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部分具有绝缘层的结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6243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26705号公报
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壳体、正极和负极以被隔膜绝缘的方式层叠而成的电极体、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电极体连接的集电构件,所述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绝缘层,所述正极集电体具备活性物质层形成区域、与所述活性物质层形成区域相邻的绝缘层形成区域、以及与所述绝缘层形成区域相邻的集电区域,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设在所述活性物质层形成区域的表面并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绝缘层设在所述绝缘层形成区域的表面,所述集电构件具备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续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电池壳体上,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弯折的部分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集电区域连接,在所述弯折的部分还具备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肋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中的所述电极体所相对一侧的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集电构件是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肋连续且一体地构成的,且是板状金属的弯曲加工品和压制加工品中的至少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壳体是方型电池壳体,且其具备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和盖住所述开口的盖构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盖构件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沿着包围所述开口的所述壳体主体的任一个面弯折,从所述第一部分到所述端部的最端部的距离L
C
和所述肋的沿着所述距离L
C
的方向的尺寸即长度L
R
满足以下关系:L
R
≥0.1
×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