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13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2
蓄电池壳体(31、32)通过将小型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载置于大型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上部而构成,第二蓄电池壳体(32)配置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的前部下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3a),该凹部(33a)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供排气通路构件(19)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蓄电池模块(37)配置于凹部(33a)的左右两侧,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蓄电池模块(45)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后部座椅(16)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电动马达;发动机;蓄电池壳体,其收容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的蓄电池模块,且配置于地板的下表面;消声器,其从所述发动机起朝后方延伸;以及前部座椅及后部座椅,它们配置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

技术介绍

[0002]以下方案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广为人知:在电动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下方配置的蓄电池包具备多个蓄电池模块,将前侧的蓄电池模块配置为上下两层,将后侧的蓄电池模块配置为一层并使后侧的蓄电池模块沿着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倾斜,由此将后部座椅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乘员的头上空间。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866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此外,搭载有电动马达及发动机这两方的电动车辆当在车身下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具备沿前后方向配置的排气通路构件(排气管、消声器)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欲避免与排气通路构件的干涉,则会导致蓄电池包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电动马达(11);发动机(12);蓄电池壳体(31、32),其收容对所述电动马达(11)进行驱动的蓄电池模块(37、45),且配置于地板(14)的下表面;排气通路构件(19),其从所述发动机(12)起朝后方延伸;以及前部座椅(15)及后部座椅(16),它们配置于所述地板(14)的上表面,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1、32)包括第一蓄电池壳体(31)和第二蓄电池壳体(32),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32)比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小型且载置于该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上部,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32)配置于所述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的前部下方,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3a),所述凹部(33a)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供所述排气通路构件(19)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所述蓄电池模块(37)配置于所述凹部(33a)的左右两侧,收容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所述蓄电池模块(45)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处的所述凹部(33a)的上方空间配置有蓄电池控制装置(40)及接线台(39)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处的所述蓄电池模块(37)的上方空间配置有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上表面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壳体上壁(34a)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壳体下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熊香苗北野亮藤井辽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