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控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的热管理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力锂电池组一般应用于电动乘用车、商务车中,其最佳工作温度介于10℃-40℃之间,工作温度异常不仅会影响电池工作效率,加快电池寿命的衰减,严重的热失控还存在引发火灾、爆炸的风险。
[0003]动力锂电池模组集成了数以百计、千计的电池单体,因而处于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自然散热条件存在差异,为保证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需要为电池模组及其各电芯单体提供合理、一致的工作温度。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锂电池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液冷及热管冷却等,其中,风冷结构简单,且经济投入低,但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无法达到预期的制冷效果;液冷的成本高昂,结构复杂,且实际应用受空间限制较多,实施难度高;热管冷却为单向导热,在低温条件下无法对电池进行加热,因此应用范围受限。
[0004]随着业内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板,其板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半导体调温片(13),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一散热器(16),设置于隔热板上端,且与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的上端面正对,用于将半导体调温片(13)上端面的温度消散至外界;第二散热器(17),设置于隔热板下端,且与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的下端面正对,用于将半导体调温片(13)下端面的温度传导至动力锂电池组(3)的电池箱(2)内;第一风扇(14),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6)上端,且与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的上端面正对;第二风扇(15),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17)下端,且与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的下端面正对;控制部件(18),包括主控制器及通讯单元,所述主控制器设置有控制端、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及电流检测端,所述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15)和半导体调温片(13)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调温片(13)朝向锂电池箱体一侧的端面工作在制热或制冷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14)和第二风扇(15)转动;所述第一检测端包括多个第一测温触头,各第一测温触头均匀设置于动力锂电池组(3)中,用于检测动力锂电池组(3)中电芯的温度;所述第二检测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测温触头,所述第二测温触头与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连接,用于检测半导体调温片(13)的温度;所述电流检测端连接有电流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动力锂电池组(3)的输出电流值;所述通讯单元的一端与主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锂电仪表或上位机连接;供电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1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包括分别与所述动力锂电池组(3)连接的第一双路开关继电器和第二双路开关继电器;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双路开关继电器导通、第二双路开关继电器断开时,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朝向电池箱体一侧的端面工作在制冷状态;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双路开关继电器断开、第二双路开关继电器导通时,所述半导体调温片(13)朝向电池箱体一侧的端面工作在制热状态;当所述第一双路开关继电器或第二双路开关继电器导通时,所述第一风扇(14)及第二风扇(15)均处于运行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包括支撑板(11)及隔热垫(12),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隔热垫(12)嵌设于该支撑板(11)上;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隔热垫(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及半导体调温片(13)均为三个,所述第二通孔为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14)及第二风扇(15)均为三个,各第一风扇(14)分别对应于各半导体调温片(13)的正上方,各第二风扇(15)分别对应于各半导体调温片(13)的正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边
缘处设置若干安装孔(111),用于将隔热板固定于动力锂电池的电池箱(2)的箱体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触头及第二测温触头包括感温电阻;所述电流检测部件包括霍尔传感器(181)。8.一种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彩丽,王鹏凯,高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