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源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89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电源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气罐,配置于在上述外壳所形成的气罐拆装部;以及燃料电池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气罐形成重量均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燃料电池供电来减少重量并能够使如无人机的飞行物长时间运行,维持整体重量均衡,从而,即使安装于无人机,无人机也能够稳定地启动,改善空调结构来维持堆叠的稳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同时贡献无人机的扬力组成,通过能够简单拆装气罐的供气结构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电池电源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燃料电池供电的电源组。
技术介绍
无人机为无人搭乘的无人航空机的总称。通过无线电波操纵的无人机最开始是在空军飞机、高射炮或导弹的防空演习用军事方面使用。随着无线技术的逐渐发达,不仅是简单用于防空演习,还用于军用侦察机、安装各种武器来破坏目标设施。最近,无人机的使用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扩展。通过开发小型无人机来用于消遣时间,且还展开了无人机操纵大会,以此可以看出无人机逐渐大众化。而且,配送企业也计划执行利用无人机来配送委托的商品的配送机制。随着这种趋势,世界各国的主要企业将无人机有关产业视为有前途的事业并向投资活动及技术开发进发。但是在无人机的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为是否可以长时间运行。在当前市场中使用的大部分的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并不长。驱动多个螺旋桨来使无人机运行,但是驱动螺旋桨需要大量的电力。即便如此,为了增加飞行时间,若将体积大的大容量电池或大量电池安装于无人机,则因电池大小和重量,无人机的大小和重量不得不增加,这反而会导致非效率结果。尤其,在配送有关无人机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有效载荷(payload)值,因此,无人机自身的大小和重量减少对无人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中的一种,为了长时间运行,增加市场中一般电池存在限制。并且,若在无人机无分别地安装体积大的高容量电池或大量电池,则会导致无人机的启动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料电池电源组,即,从燃料电池供电,从而实现重量减少并使如无人机的飞行体长时间运行,维持整体重量均衡,从而,即使安装于无人机,也可以实现飞行体的稳定起动,改善空气循环结构来维持堆叠的稳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同时贡献飞行体的扬力组成,通过可简单拆装气罐的供气结构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课题解决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电源组,上述燃料电池电源组包括:外壳;气罐,配置于气罐拆装部,上述气罐拆装部形成于上述外壳;以及燃料电池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气罐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燃料电池部包括:歧管部,与调节阀相连接,上述调节阀与上述气罐相结合;以及堆栈部,与上述歧管部相连接,用于接收燃料气体。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歧管部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歧管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前面部,上述堆栈部配置多个,配置于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两侧的相互对称的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多个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上述气罐配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以上述气罐为基准,多个上述堆栈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两侧部的相互对称的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源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燃料电池部并联控制地相连接,用于供给辅助电力。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源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多个上述堆栈部和多个上述辅助电源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排出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侧下面部,从上述堆栈部排出的冷凝水或因外部空气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并排出。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排水槽,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下部面凹陷而成;第一排水管,与上述堆栈部的下部相连接并配置于上述排水槽,向外部排出从上述堆栈部排出的冷凝水;以及第二排水管,配置于上述排水槽,向外部排出因外部空气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排水槽,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下部面凹陷而成;以及排水口,配置于上述排水槽,形成有缝隙孔,以使在上述排水槽聚合的冷凝水凝聚并排出。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加湿单元,上述加湿单元配置于上述排水槽,使在上述排水槽聚合的冷凝水蒸发来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加湿环境。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加湿单元为加热线圈、超声波加湿传感器或自然对流加湿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气罐拆装部包括:插入孔,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后面部,用于使上述气罐插入;以及固定部件,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的周围,用于固定上述气罐。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件包括:块体,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内部面,在内部形成移动槽;移动块,形成向上述移动槽插入的引导杆,与上述块体相连接;固定杆,通过连杆与上述移动块相连接,在上述气罐的插入槽进行装拆;以及线圈弹簧,配置于上述块体的内部面与上述引导杆的内部空间之间。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件包括:引导槽,形成于上述块体;以及引导突起,配置于上述移动块,向上述引导槽插入。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螺栓,配置于上述块体;以及固定槽,配置于上述移动块,用于使上述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为通过燃料电池驱动的电源组,与在市场中适用于如无人机的飞行体的一般电池相比,输出更加优秀,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长时间运行,可增加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值。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将外壳设计成流线型,从而可以使根据无人机的多种方向驱动而产生的空气阻抗最小化。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在外壳的中心侧配置氢罐,在外壳的内部,在沿着氢罐的两侧对称的位置配置多个堆叠来实现重量均衡,由此可谋求无人机的稳定起动运行。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在外壳的后面侧配置氢罐插入口,上述氢罐插入口配置有固定部件,上述固定部件固定有氢罐,在外壳的前面侧内部配置加压型歧管(manifold)块。由此,在氢罐向外壳插入的情况下,处于加压状态,氢罐的调节阀(regulatorvalve)与歧管块稳定地相结合,从而可隔断在供给氢气期间的泄漏。而且,在分离氢罐的情况下,当分离固定部件时,产生加压状态的反弹力,从而氢罐可从氢罐插入口迅速分离。这可以简单交替氢罐,可实现长度不相同的其他氢容器的使用。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在歧管块配置如电磁阀(solenoidvalve)的电子控制型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向堆叠供给的氢气的流量,可以在用户所需要的时间点对燃料电池进行开闭,当紧急状况时,可中断燃料电池的运行。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用户仅通过向歧管块插入与氢罐相连接的调节阀的简单动作,配置于调节阀的内部的开闭杆按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气罐,配置于气罐拆装部,上述气罐拆装部形成于上述外壳;以及/n燃料电池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气罐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31 KR 10-2018-01038131.一种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气罐,配置于气罐拆装部,上述气罐拆装部形成于上述外壳;以及
燃料电池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气罐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电池部包括:
歧管部,与调节阀相连接,上述调节阀与上述气罐相结合;以及
堆栈部,与上述歧管部相连接,用于接收燃料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歧管部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歧管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前面部,上述堆栈部配置多个,配置于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两侧的相互对称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多个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罐配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气罐为基准,多个上述堆栈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两侧部的相互对称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电源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燃料电池部并联控制地相连接,用于供给辅助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源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规正成明勋李在焕
申请(专利权)人:斗山摩拜创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