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以及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74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6
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10)具备:树脂制的基体(20);以及在基体(20)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30),在硬涂层(30)上形成有保护层(40),保护层(40)在硬涂层(30)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在保护层(40)被分割的部位(50)露出硬涂层(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以及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以及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树脂层叠体,其中,在树脂基板至少一个面依次层叠有:丙烯酸树脂的第1层;有机硅氧烷固化物的第2层;以及通过并用了等离子体的真空成膜工艺而形成的二氧化硅的第3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079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车辆总是要求轻质化。作为车辆的轻质化的方案,研究了利用树脂形成车辆用的窗部件。另一方面,树脂制的窗部件存在耐擦伤性弱于玻璃制的部件的倾向。通过在车辆用的窗部件的至少要求一定的耐擦伤性的部分形成硬涂层,从而能够提高耐擦伤性。另外,通过在硬涂层的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擦伤性。然而,在树脂制的基体上形成的硬涂层的表面的保护层的线膨胀系数低于基体。因此,在车辆用的窗部件这样的大型部件中,可能由于基体的因热的伸缩而导致在该保护层产生裂纹(龟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龟裂产生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以及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中,具备:树脂制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所述硬涂层上形成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在所述保护层被分割的部位露出所述硬涂层。根据该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由于基体的因热的伸缩导致在保护层的长边方向作用的力被硬涂层缓冲,能够抑制龟裂产生。另外,上述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中,优选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三分割。另外,上述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中,优选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短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另外,上述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中,优选被分割的保护层以10nm以上且1mm以下的间隔被设置。另外,上述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中,优选被分割的保护层分别以0.01mm2以上且100mm2以下的面积被形成。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中,至少具有窗部,该窗部具备:具有三维形状的表面的树脂制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所述硬涂层上形成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至少形成在所述窗部,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窗部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在所述保护层被分割的部位露出所述硬涂层。根据该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由于基体的因热的伸缩导致在保护层的长边方向作用的力被硬涂层缓冲,能够抑制龟裂产生。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龟裂产生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以及车辆用的树脂制复合模块。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窗部件的车辆的后部的情况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的剖面的情况的图。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的剖面的情况的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示出复合模块的一例的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其他变形例的图。符号说明1:车辆;10、10A、10B、110:窗部件;20、120:基体;30、30'、130、230:硬涂层;40、40'、40B、140、240:保护层;50、50B、150、250:部位;210:复合后模块;220:透明部件;222:窗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本附图示出的各部件的尺寸有时不同于实际的各部件的尺寸。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酌情提及“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这些方向是对图1或图5的车辆设定的相对性的方向。此处,“上下方向”包含上方和下方。前后方向包含“前方”和“后方”。左右方向包含“左方”和“右方。(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图1是示出具备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10的掀背车式的车辆1的后部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1中的窗部件10的A-A'剖面的示意图。在图1示出的车辆1中,窗部件10搭载在后门2的后组合灯3的上侧的、后门2的上部,构成后窗。在此,窗部件10表示构成以能够从车内辨认车外或从车外辨认车内的方式形成为透明或烟色的部分(窗部)的部件。如图2所示,窗部件10构成为层叠体,其具备:树脂制的基体20;以及在基体20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30。基体20是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且平滑地弯曲的板状的部件。硬涂层30的耐擦伤性高于基体20,沿着基体20的平滑表面形成。在窗部件10的车外侧的表面的内侧部分,在硬涂层30上形成有保护层40。保护层40由以二氧化硅(silica)为主成分的膜构成,耐擦伤性高于硬涂层30。保护层40在硬涂层30的长边方向(本例中为左右方向)被分割为十份,并且在短边方向(本例中为上下方向)被分割为四份,形成为网格状(图1)。在保护层40被分割的部位50露出硬涂层30(图2)。如图2所示,保护层40形成在硬涂层30的平滑的面上。保护层40是通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在硬涂层30上形成的膜。在此,说明保护层40的形成方法。在具备基体20以及在基体20上形成的硬涂层30的部件的硬涂层30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延伸的规定宽度的掩膜。将设置有掩膜的该部件容纳在等离子体CVD装置中,使二氧化硅的原料气体成为等离子体状态,使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膜沉积在硬涂层30上。然后,将该部件从等离子体CVD装置中取出,取下掩膜。通过该步骤,能够形成被分割的保护层40。接着,参照图1和图3,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110。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1中的窗部件110的A-A'剖面的示意图。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110除了硬涂层130和保护层140不同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窗部件10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对除了这些以外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1示出的车辆1中,窗部件110搭载在后门2的后组合灯3的上侧的、后门2的上部,构成后窗。如图3所示,窗部件110构成为层叠体,其具备:基体20;以及在基体20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130。硬涂层130的耐擦伤性高于基体20,沿着基体20的平滑表面形成。在窗部件110的车外侧的表面的内侧部分,在硬涂层130上形成有保护层140。保护层140由以二氧化硅(silica)为主成分的膜构成,耐擦伤性高于硬涂层130。保护层140在硬涂层130的长边方向(本例中为左右方向)被分割为十份,并且在短边方向(本例中为上下方向)被分割为四份,形成为网格状(图1)。在保护层140被分割的部位150露出硬涂层130(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n具备:树脂制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所述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的特征在于,/n所述硬涂层上形成有保护层,/n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在所述保护层被分割的部位露出所述硬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7 JP 2018-1584911.一种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
具备:树脂制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上形成的有机硅类聚合物的硬涂层,所述车辆用的树脂制窗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硬涂层上形成有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在所述保护层被分割的部位露出所述硬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制窗部件,其中,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长边方向上至少被三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制窗部件,其中,所述保护层在所述硬涂层的短边方向上至少被二分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川信行堤康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