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线导体、以及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4238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绞线导体、以及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其抑制了产生线束的绞合混乱、线束突出到外部等不良状况。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绞线导体(1a),其将中心(101)的一根铝材料制的软线束(2a)和从中心(101)呈同心状配置的六根、十二根以及十八根铝材料制的软线束(2a)绞合而成,其中,由实施了软化处理的软化处理线束构成软线束(2a),将绞合节距Pa设为导体直径Φa的6.2倍以上15.7倍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线导体、以及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绞线导体、以及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申请号为201680066633.X(PCT/JP2016/08417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铝制的线束绞合而构成的绞线导体、以及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装载有例如将电子设备彼此连接而发送/接收信号或供给电力的配线(wireharness)。而且,该配线由通过绝缘外皮将导体包覆后的包覆电线、以及连接于电子设备等的连接器构成。作为构成上述那样的配线的包覆电线的一例,例如,针对包覆电线进行了记载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覆电线,其由对十九根铝制的线束进行绞合而在径向构成多层构造的芯线(以下设为绞线导体)、对绞线导体进行包覆的绝缘外皮、以及附着于绞线导体以及绝缘外皮之间的润滑油构成。就专利文献1所述的多层构造的绞线导体而言,通过对线束进行绞合的绞合节距,恐怕会在绞合的线束产生绞合混乱,或者配置于比最外层更靠径向内侧,就是说,配置于内部的线束突出到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导体,其将中心的一根铝材料制的线束和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的规定根数的所述线束绞合而成,其中,所述线束由实施了软化处理的软化处理线束构成,且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六根以及十二根,绞合节距为导体直径的12.1倍以上且20.7倍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7 JP 2015-2245651.一种绞线导体,其将中心的一根铝材料制的线束和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的规定根数的所述线束绞合而成,其中,所述线束由实施了软化处理的软化处理线束构成,且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六根以及十二根,绞合节距为导体直径的12.1倍以上且20.7倍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导体,其中,所述线束之中,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六根的第一线束与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十二根的第二线束的绞合节距相等。


3.一种绞线导体,其中,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线导体设为内层部,
由呈同心状配置于所述内层部的外侧的十八根所述线束构成最外层,
所述最外层被绞合的外层绞合节距为所述导体直径的6.8倍以上且22.7倍以下,并且
在构成了所述最外层的状态下的所述内层部的内层绞合节距为由下述公式(1)规定的数,
(公式1)



其中,所述公式(1)中的P1表示构成最外层前的内层绞合节距,P2表示外层绞合节距,P3表示构成了最外层的状态的内层绞合节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导体,其中,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六根的所述线束与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十二根的所述线束与呈同心状配置于所述内层部的外侧的十八根所述线束的绞合节距相等。


5.一种绞线导体的制造方法,其使从中心呈同心状的规定根数的线束绞合于所述中心的一根铝材料制的所述线束,其中,依次进行:软化处理工序,对所述线束实施软化处理;以及对从所述中心呈同心状配置的六根以及十二根所述线束进行绞合的绞合工序,在所述绞合工序中,将绞合节距设定为导体直径的12.1倍以上且20.7倍以下,将1.0N以上且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丸雅浩大菅秀幸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