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21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墙,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片及从所述固定片延伸的接触臂与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埋设于所述顶墙中,所述焊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及从所述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顶墙与两所述侧壁之间具有插槽,所述接触臂伸入所述插槽中,所述顶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固定片隔开,增加了顶墙的结构强度,另外,顶壁与顶墙的厚度产生重叠,使得测量连接器的高度时,顶壁的厚度可被忽略,仅需计算绝缘本体的厚度即可,降低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贴装于电路板上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轻薄化趋势的发展,各手机零组件被要求在保证功能稳定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厚度以设计出更薄的智能手机。电子卡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和侧壁,电子卡连接器的高度与绝缘本体与顶壁的厚度之和相当,导致电子卡连接器整体的高度偏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整体高度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墙,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片及从所述固定片延伸的接触臂与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埋设于所述顶墙中,所述焊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及从所述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顶墙与两所述侧壁之间具有插槽,所述接触臂伸入所述插槽中,所述顶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固定片隔开,在插拔方向的平面内,该金属外壳的顶壁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片至少部分重叠或上下方向共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壁与所述顶墙的上表面共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片与所述顶墙的下表面共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顶墙的宽度。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壁包括前壁、中壁、后壁、前穿孔及后穿孔,所述前壁、所述中壁及所述后壁分别连接所述两侧壁,所述前穿孔介于所述前壁与所述中壁之间,所述后穿孔介于所述中壁与所述后壁之间,所述顶墙的塑胶填充所述前穿孔和所述后穿孔。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壁、所述中壁及所述后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顶墙的上表面共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一接触臂及第一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前端边、第一后端边及连接所述第一前端边与所述第一后端边的两第一侧边,所述第一前端边、所述第一后端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围成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接触臂从所述第一前端边或所述第一后端边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开孔为形成所述第一接触臂留下的冲压孔;所述第一侧边包括前侧边、后侧边及连接所述前侧边和所述后侧边的中侧边,所述前侧边与所述第一前端边连接,所述后侧边与所述第一后端边连接,所述第一前端边、所述第一前端边、所述前侧边、所述后侧边位于第一水平面,并且低于所述前壁;所述中侧边位于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面的第二水平面,并且位于所述前壁的下方。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片还包括连接边和第一直立边,所述连接边包括前侧边、后侧边、连接所述前侧边和所述后侧边的中侧边及连接在所述后侧边后端的第一尾边,所述第一直立边连接所述第一尾边与所述第一焊接脚,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顶墙的后端墙,所述第一直立边埋设于所述后端墙中。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固定片、第二接触臂及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二接触臂位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后方,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第二前端边、至少一第二侧边和第二直立边;所述第二前端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共同围成一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为形成所述第二接触臂留下的冲压孔;第二侧边包括前侧边、后侧边、连接所述前侧边和所述后侧边的中侧边及连接于所述后侧边后端的第二尾边;所述前侧边、所述后侧边与所述第二前端边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中侧边与所述第二尾边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直立边连接所述第二尾边和所述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和所述第二焊接脚排列在同一水平面。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金属外壳的顶壁埋设于绝缘本体的顶墙中,并且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片隔开,且在插拔方向的平面内,该金属外壳的顶壁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片至少部分重叠或上下方向共面,一方面,增加了顶墙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顶壁与顶墙的厚度产生重叠,使得测量连接器的高度时,顶壁的厚度可被忽略,仅需计算绝缘本体的厚度即可,降低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超薄型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仰视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100,用于贴装于电路板上供对接件插拔,对接件为电子卡或承载电子卡的卡托。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数个导电端子20、侦测端子30、金属外壳40及退卡机构40。绝缘本体10包括顶墙11及与顶墙11后端垂直连接的后端墙12。顶墙11呈水平板状。顶墙11、后端墙12和电路板之间形成一插槽13,用于供对接件插拔。请结合图7及图8所示,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第一端子组21较第二端子22靠近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第一端子组21的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固定片211、弧形的第一接触臂212和第一焊接脚213。第一固定片211埋设于绝缘本体10顶墙11中,第一接触臂212左右排成一行,并且延伸入插槽13中,用于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第一焊接脚213水平设置,用于贴焊于电路板上。第一固定片211包括第一前端边2111、第一后端边2112、两第一侧边2113、连接边2114和第一直立边2115。第一前端边211和第一后端边2112前后相对,两第一侧边2113左右相对,并连接第一前端边2111和第一后端边2112,第一前端边2111、第一后端边2112和两第一侧边2113共同围成一第一开孔2110,该第一开孔2110为形成第一接触臂212的冲压孔。第一接触臂212从第一前端边2111向下、向后延伸入插槽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臂212从第一后端边2112向下、向前延伸入插槽13。第一前端边2111和第一后端边2112位于第一水平面,第一侧边2113包括前侧边21131、后侧边21132及连接前侧边21131和后侧边21132的中侧边21133。前侧边21131与第一前端边2111连接,后侧边21132与第一后端边2112连接,并且位于第一平面内。中侧边21132位于第二水平面,第二水平面低于第一水平面。连接边2114与第二端子组22左右交错排列,并且也包括前侧边21141、后侧边21142、连接前侧边21141和后侧边21142的中侧边21143及连接在后侧边21142后端的第一尾边21144。前侧边21141和后侧边21142位于第一水平面,中侧边21143位于第二水平面。第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墙,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片及从所述固定片延伸的接触臂与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埋设于所述顶墙中,所述焊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及从所述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顶墙与两所述侧壁之间具有插槽,所述接触臂伸入所述插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固定片隔开,在插拔方向的平面内,该金属外壳的顶壁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片至少部分重叠或上下方向共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墙,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片及从所述固定片延伸的接触臂与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埋设于所述顶墙中,所述焊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及从所述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顶墙与两所述侧壁之间具有插槽,所述接触臂伸入所述插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固定片隔开,在插拔方向的平面内,该金属外壳的顶壁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片至少部分重叠或上下方向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与所述顶墙的上表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所述顶墙的下表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顶墙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前壁、中壁、后壁、前穿孔及后穿孔,所述前壁、所述中壁及所述后壁分别连接所述两侧壁,所述前穿孔介于所述前壁与所述中壁之间,所述后穿孔介于所述中壁与所述后壁之间,所述顶墙的塑胶填充所述前穿孔和所述后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所述中壁及所述后壁埋设于所述顶墙中,并且与所述顶墙的上表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一接触臂及第一焊接脚;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前端边、第一后端边及连接所述第一前端边与所述第一后端边的两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朱昭晖曹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