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和具有此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电路)整合在显示面板上的技术,例如系统整合式玻璃面板等,已逐渐广泛用于现今的显示装置上,以最小化显示装置产品的尺寸和提升显示装置的效能。就整合栅极驱动器的显示面板而言,栅极驱动器与像素单元同设置在主动阵列基板上且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和主动区,故在周边区中需预留栅极驱动器的配置空间,此将造成周边区宽度的增加,其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其减少移位寄存器在显示面板的周边区中的布局面积,进而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需求,且信号线与主动阵列基板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亦可拉长,故可进一步增强静电放电的效果。根据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此栅极驱动电路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第一信号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n多个移位寄存器,提供多个扫描信号至显示面板的多个栅极线,每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器包含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以及/n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分别提供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提供所述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信号线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移位寄存器,提供多个扫描信号至显示面板的多个栅极线,每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器包含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收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以及
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分别提供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提供所述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二信号线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部分同时作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部分同时作为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信号线具有第二延伸部与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通道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且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通道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通道层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且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通道层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信号线具有相对的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三侧边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四侧边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任一所述栅极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器还包含第三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