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98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栅极驱动单元包括上拉节点控制电路、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第一扫描电压、第二扫描电压和第一电压信号,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使得当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使得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无竞争,并能够消除驱动过程中的短路电流,降低发热风险及功耗,并可以兼容双向扫描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栅极驱动单元中,会产生短路电流,进而会出现由于短路电流导致晶体管发热,存在烧坏晶体管的风险;并且,上拉节点与下拉节点相互竞争,而会导致栅极驱动单元无输出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的栅极驱动单元中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之间存在竞争,并且驱动过程中的短路电流大,发热风险及功耗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上拉节点控制电路、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所述上拉节点、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二扫描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以使得当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二电压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端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控制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可选的,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和第二上拉控制子电路;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所述上拉节点、第一扫描电压端和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扫描电压和所述第二扫描电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以使得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所述第二上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复位端。可选的,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含于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四个不同的时钟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输入端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端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复位端;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为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n为正整数。可选的,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含于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四个不同的时钟信号线电连接;当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正向扫描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当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反向扫描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为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n为正整数。可选的,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都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上拉控制子电路;所述第三上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帧复位端、所述上拉节点和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帧复位端提供的帧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三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十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帧复位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下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拉节点控制电路、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n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n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所述上拉节点、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二扫描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以使得当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n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二电压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端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控制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栅极驱动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拉节点控制电路、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
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
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所述上拉节点、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提供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提供的第二扫描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以使得当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
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二电压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提供的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端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控制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栅极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和第二上拉控制子电路;
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所述上拉节点、第一扫描电压端和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扫描电压和所述第二扫描电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以使得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有效电压时,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电位为无效电压;
所述第二上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压端之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复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含于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四个不同的时钟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输入端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端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复位端;
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为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n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上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电连接;
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含于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四个不同的时钟信号线电连接;
当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正向扫描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为所述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为所述第n+2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