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404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学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其技术方案: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包括透明水缸,透明水缸内放置有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模型的底部设有开口,潜水艇模型上连接有软管,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所述透明水缸内设置有若干挡杆,若干挡杆将潜水艇模型包围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潜水艇模型侧翻以保证演示成功率的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解决了现有潜水艇辅助教学装置演示成功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潜艇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中型或小型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早期称为“指挥塔”,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潜艇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军或扩军谈判中,其研发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更是核三位一体的关键一极。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潜艇的噪音降至90分贝左右就可以“淹没”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当代声纳所能侦测的。而对于潜艇的原理,很多学生尚不知晓,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当一个浮体的顶部界面接触不到液体时,则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压力才会产生浮力。至于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这种现象并不多,因为只要其间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就能传递压强,底面就有向上的压力,物体上下表面有了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459101.4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教学用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演示装置。本技术一种教学用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演示装置,包括透明筒、固定装置、蛋壳、重物、注入装置、软管、水,所述的水装在透明筒中,所述的蛋壳上方有上小孔,下方有下小孔,所述的固定装置的一段套在蛋壳上,另一端悬挂所述重物,所述软管的一端插入所述上小孔中,在软管与上小孔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注入装置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一种教学用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演示装置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制作容易等优点,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潜水艇上浮以及下沉的原理,更加充分的理解知识点。但是,上述装置无法避免潜水艇模型在水中侧翻的问题。潜水艇模型在水中受力不均衡,容易导致侧翻,则其中空气泄漏且水进入,导致潜水艇模型下沉的原因难以分辨。因此,上述装置的演示成功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潜水艇模型侧翻以保证演示成功率的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解决了现有潜水艇辅助教学装置演示成功率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包括透明水缸,透明水缸内放置有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模型的底部设有开口,潜水艇模型上连接有软管,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所述透明水缸内设置有若干挡杆,若干挡杆将潜水艇模型包围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明水缸上盖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孔,挡杆从条形孔穿过;还包括用于带动挡杆在条形孔中移动的拨动机构,若干挡杆均与拨动机构连接;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软管从通孔穿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动环,拨动环上铰接有若干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挡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环形槽,拨动环上固定有限位环,限位环套设于环形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的条形孔内设置有支撑台阶,挡杆上固定有支撑滑块,支撑滑块搭接于支撑台阶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杆的数量为四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潜水艇模型放入透明水缸后,若干挡杆能对潜水艇模型进行限位,避免潜水艇模型因受力不均为侧翻。潜水艇模型不会侧翻,避免了潜水艇模型中空气泄漏且水自行进入的情况,保证演示结果可靠。当使用注射器将潜水艇模型中的空气抽出时,水从潜水艇模型的底部开口进入,则潜水艇模型下沉。当注射器将空气推入潜水艇模型后,潜水艇模型中的水排出,潜水艇模型又自动浮起来。演示过程中,挡杆始终对潜水艇模型进行导向,避免了潜水艇模型因侧翻而导致演示失败的情况。2、操作拨动机构时,拨动机构能带动若干挡杆沿条形孔移动。在使用注射器打气或抽气的过程中,潜水艇模型会上下移动,此时,将挡杆拉开一定距离,减少挡杆对潜水艇模型的干涉,保证潜水艇模型稳定稳定,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当未操作注射器且潜水艇模型静止时,将挡杆移动到靠近潜水艇模型,避免潜水艇模型侧翻,且对潜水艇模型进行拨正,为潜水艇模型移动时的平稳性做准确。盖体上设有通孔,软管从通孔穿过。安装时,先将软管与注射器分离,当潜水艇模型放置好且盖体安装好后,再将软管与注射器进行连接,保证潜水艇模型能顺利放入。3、转动拨动环时,拨动环带动连杆移动。在连杆的拉动下,挡杆在盖体的条形孔内移动,实现挡杆位置的调整,操作方便。根据需要,可将挡杆移动到确定位置。4、转动拨动环时,拨动环上连接的限位环始终在环形槽内移动,保证拨动环移动的平稳性和位置准确性,即转动拨动环后,各挡杆移动的距离相同。5、支撑滑块始终搭接在支撑台阶上,则挡杆不会发生纵向位移,保证挡杆位置的确定性。连杆带动挡杆移动时,支撑滑块始终在支撑台阶上滑动,则挡杆移动时更加平稳。6、挡杆的数量为四根,保证潜水艇模型的各个方向均能被准确限位,保证潜水艇模型始终不会侧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盖体的剖视图;图3是盖体的俯视图。图中,1-透明水缸;2-潜水艇模型;3-软管;4-注射器;5-挡杆;6-盖体;7-拨动机构;21-开口;51-支撑滑块;61-条形孔;62-通孔;63-环形槽;64-支撑台阶;71-拨动环;72-连杆;73-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包括透明水缸1,透明水缸1内放置有潜水艇模型2,潜水艇模型2的底部设有开口21,潜水艇模型2上连接有软管3,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4;所述透明水缸1内设置有若干挡杆5,若干挡杆5将潜水艇模型2包围其中。本技术的潜水艇模型2放入透明水缸1后,若干挡杆5能对潜水艇模型2进行限位,避免潜水艇模型2因受力不均为侧翻。潜水艇模型2不会侧翻,避免了潜水艇模型2中空气泄漏且水自行进入的情况,保证演示结果可靠。当使用注射器4将潜水艇模型2中的空气抽出时,水从潜水艇模型2的底部开口21进入,则潜水艇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水缸(1),透明水缸(1)内放置有潜水艇模型(2),潜水艇模型(2)的底部设有开口(21),潜水艇模型(2)上连接有软管(3),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4);所述透明水缸(1)内设置有若干挡杆(5),若干挡杆(5)将潜水艇模型(2)包围其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水缸(1),透明水缸(1)内放置有潜水艇模型(2),潜水艇模型(2)的底部设有开口(21),潜水艇模型(2)上连接有软管(3),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4);所述透明水缸(1)内设置有若干挡杆(5),若干挡杆(5)将潜水艇模型(2)包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艇原理辅助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水缸(1)上盖有盖体(6),盖体(6)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孔(61),挡杆(5)从条形孔(61)穿过;还包括用于带动挡杆(5)在条形孔(61)中移动的拨动机构(7),若干挡杆(5)均与拨动机构(7)连接;所述盖体(6)的中部设置有通孔(62),软管(3)从通孔(62)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量子时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