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89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内;隔圈,隔圈设置在镜筒内,隔圈与镜筒一体成型或胶接,多个透镜中位于镜筒的像侧端的透镜为像侧透镜,隔圈位于像侧透镜和与像侧透镜相邻的透镜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段差成像镜头的隔圈存在易变形、组立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在全面屏手机兴起的背景下,厂商对产品的成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摄镜头正在往小尺寸、大像面和高像素方向发展,这对镜头的单部品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镜筒与镜片配合的内径尺寸公差,真圆度大小,直接影响着镜头良率的高低以及MTF性能,目前关于组立段差超过0.5mm的镜头,都是采用金属隔圈的方案来解决,但是金属隔圈也会存在变形,同时成本很高。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大段差成像镜头的隔圈存在易变形、组立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段差成像镜头的隔圈存在易变形、组立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内;隔圈,隔圈设置在镜筒内,隔圈与镜筒一体成型或胶接,多个透镜中位于镜筒的像侧端的透镜为像侧透镜,隔圈位于像侧透镜和与像侧透镜相邻的透镜之间。进一步地,隔圈与像侧透镜之间设置有隔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镜筒(10);/n透镜(20),所述透镜(20)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20)沿所述镜筒(10)的轴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镜筒(10)内;/n隔圈(30),所述隔圈(30)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一体成型或胶接,多个所述透镜(20)中位于所述镜筒(10)的像侧端的所述透镜(20)为像侧透镜,所述隔圈(30)位于所述像侧透镜和与所述像侧透镜相邻的透镜(2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0);
透镜(20),所述透镜(20)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20)沿所述镜筒(10)的轴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镜筒(10)内;
隔圈(30),所述隔圈(30)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一体成型或胶接,多个所述透镜(20)中位于所述镜筒(10)的像侧端的所述透镜(20)为像侧透镜,所述隔圈(30)位于所述像侧透镜和与所述像侧透镜相邻的透镜(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30)与所述像侧透镜之间设置有隔片(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30)的直升位与所述镜筒(10)的内表面过盈配合,所述隔圈(30)的直升位与所述镜筒(10)的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量大于0um且小于等于3u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30)的分型面与所述隔圈(30)的光轴(50)呈角度地设置,
所述隔圈(30)的分型面靠近所述光轴(50)的一端到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之间的承靠面的距离c1满足:0.08mm≤c1≤0.2mm;和/或
所述隔圈(30)的分型面远离所述光轴(50)的一端到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之间的承靠面的距离c2满足:0.01mm≤c2≤0.05mm;和/或
所述隔圈(30)的分型面靠近所述光轴(50)的一端到所述隔片(40)的距离c3满足:0.01mm≤c3≤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之间的承靠长度a1满足:0.15mm≤a1≤0.3mm;和/或
所述隔圈(30)与所述镜筒(10)之间的承靠长度a2满足:0.3mm≤a2≤0.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侧透镜相邻的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光丁先翠朱佳栋程立邦张开开杨海艳李建军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