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内胆及TYPE-C光电模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89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TYPE‑C光电模组外壳,外壳包括上述的外壳内胆,以及外壳本体,外壳内胆的内壳本体远离第三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卡环,第四筒体远离第三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内套筒,外壳本体远离内壳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内套筒相匹的外套筒,外壳内胆通过内套筒卡在外壳本体的外套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膜、内壳及外壳本体组成一个完整的TYPE‑C光电模组100的外壳,将TYPE‑C光电模组100固定在内膜内且不与内膜接触,同时在内膜外套一个内壳,再在内壳外套设外壳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外壳与TYPE‑C光电模组100尺寸完全匹配,同时多层设计有效增加了外壳的抗静电干扰和电磁干扰性能,结构简单且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内胆及TYPE-C光电模组外壳
本技术涉TYPE-C光电模组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壳内胆及TYPE-C光电模组外壳。
技术介绍
现有的TYPE-C光电模组100在使用时都需要外壳保护,现有TYPE-C光电模组100保护外壳尺寸不能完全匹配,导致外观比例不协调;同时抗静电干扰(ESD)和电磁干扰(EMI)的能力较弱,因此会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TYPE-C光电模组100保护外壳尺寸不能完全匹配,导致外观比例不协调;同时抗静电干扰(ESD)和电磁干扰(EMI)的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壳内胆及TYPE-C光电模组外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壳内胆,所述外壳内胆用于包裹TYPE-C光电模组100,所述外壳内胆包括内膜及内壳,所述内膜套设在所述内壳内;所述内膜包括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皆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结构,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具有一个第一台阶面;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及壳盖,所述内壳本体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内胆,所述外壳内胆用于包裹TYPE-C光电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胆包括内膜(1)及内壳(2),所述内膜(1)套设在所述内壳(2)内;/n所述内膜(1)包括第一筒体(11)及第二筒体(12),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皆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具有一个第一台阶面(13);/n所述内壳(2)包括内壳本体(21)及壳盖(22),所述内壳本体(21)两端开口且内部空心,所述壳盖(22)包括第三筒体(221)和第四筒体(222),所述第三筒体(221)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四筒体(2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内胆,所述外壳内胆用于包裹TYPE-C光电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胆包括内膜(1)及内壳(2),所述内膜(1)套设在所述内壳(2)内;
所述内膜(1)包括第一筒体(11)及第二筒体(12),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皆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1)与所述第二筒体(12)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具有一个第一台阶面(13);
所述内壳(2)包括内壳本体(21)及壳盖(22),所述内壳本体(21)两端开口且内部空心,所述壳盖(22)包括第三筒体(221)和第四筒体(222),所述第三筒体(221)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四筒体(222)为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所述第三筒体(221)与所述第四筒体(222)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具有第二台阶面(223),所述第三筒体(221)插设于所述内壳本体(21)内使得所述内壳本体(21)与所述壳盖(22)相互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筒体(11)插设于所述内壳本体(21)内,所述第二筒体(12)插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凌峰吴彬华蒋军成本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