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83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测试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依次紧密相接设置有第一进气端板、第一导电板、第一碳板、封装板、第二碳板、第二导电板和第二进气端板;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一个通孔,对应角落的两个通孔同轴设置,其内部均穿设有一根锁固螺栓,锁固螺栓通过螺帽固定;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内各设有一个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呈平面螺旋形设置;第二碳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效节能、快速加热,采用内热加热方式,即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使端板内部金属自身发热,平均加热时间缩短2/3,同时热效率高达95%以上,节电效果可达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测试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没有噪声污染,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由此可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但是传统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测试夹具采用大功率电加热棒或加热片,以热传导方式加热燃料电池端板。在超过100℃的高温燃料电池应用上,存在加热慢,电功率损耗大的问题;维修不便,进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依次紧密相接设置有第一进气端板、第一导电板、第一碳板、封装板、第二碳板、第二导电板和第二进气端板;所述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一个通孔,对应角落的两个所述通孔同轴设置,其内部均穿设有一根锁固螺栓,所述锁固螺栓通过螺帽固定;所述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内各设有一个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呈平面螺旋形设置,其两端接头均突出于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的侧壁外;所述第二碳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端板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气端板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外侧均密封设置有一个快速接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板进口、第一导电板出口;所述第二导电板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同轴设置的第二导电板进口、第二导电板出口;所述密封垫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同轴设置的密封垫进口、密封垫出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板靠近第一导电板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同轴设置的第一碳板进口盲孔、第一碳板出口盲孔,所述第一碳板进口盲孔和第一碳板出口盲孔通过设置在第一碳板靠近封装板的侧面上若干并排排列的第一蛇形气道连通;所述第二碳板靠近密封垫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同轴设置的第二碳板进口盲孔、第二碳板出口盲孔,所述第二碳板进口盲孔和第二碳板出口盲孔通过设置在第二碳板靠近封装板的侧面上若干并排排列的第二蛇形气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接头和第二导电接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端板、第一导电板、第一碳板、封装板、第二碳板、第二导电板、第二进气端板和密封垫两侧边上均开设一个同轴且相通的连接定位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锁固螺栓在第一进气端板和第二进气端板之间套设有一个弹簧。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锁固螺栓和对应通孔之间均套设有一个绝缘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高效节能、快速加热,采用内热加热方式,即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使端板内部金属自身发热,平均加热时间缩短2/3,同时热效率高达95%以上,节电效果可达70%。(2)本技术的蛇形气道分布密集,反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3)本技术拆装方便,维修简易。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图3A-A向剖视图;图5为第一进气端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a为第一进气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第二进气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第一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第二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为第一碳板的正视图;图8b为第一碳板的后视图;图9a为第二碳板的后视图;图9b为第二碳板的正视图;图10为密封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5,本技术依次紧密相接设置有第一进气端板1、第一导电板2、第一碳板3、封装板4、第二碳板5、第二导电板6和第二进气端板7。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01,对应角落的两个通孔101同轴设置,其内部均穿设有一根锁固螺栓8,锁固螺栓8通过螺帽801固定。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内各设有一个电磁感应线圈9,电磁感应线圈9呈平面螺旋形设置,其两端接头均突出于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侧壁外。第二碳板5和第二导电板6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10。第一进气端板1、第一导电板2、第一碳板3、封装板4、第二碳板5、第二导电板6、第二进气端板7和密封垫10两侧边上均开设一个同轴且相通的连接定位孔12。每个锁固螺栓8在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之间套设有一个弹簧13。每个锁固螺栓8和对应通孔101之间均套设有一个绝缘套14。见图1、图6a和图6b,第一进气端板1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一进口102和第一出口103;第二进气端板7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二进口702和第二出口703;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第二进口702和第二出口703外侧均密封设置有一个快速接头11。见图7a、图7b和图10,第一导电板2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板进口201、第一导电板出口202;第二导电板6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702、第二出口703同轴设置的第二导电板进口601、第二导电板出口602;密封垫10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702、第二出口703同轴设置的密封垫进口1001、密封垫出口1002。第一导电板2和第二导电板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接头203和第二导电接头603。见图8a、图8b、图9a和图9b,第一碳板3靠近第一导电板2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同轴设置的第一碳板进口盲孔301、第一碳板出口盲孔302,第一碳板进口盲孔301和第一碳板出口盲孔302通过设置在第一碳板3靠近封装板4的侧面上若干并排排列的第一蛇形气道303连通;第二碳板5靠近密封垫10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702、第二出口703同轴设置的第二碳板进口盲孔501、第二碳板出口盲孔502,第二碳板进口盲孔501和第二碳板出口盲孔502通过设置在第二碳板5靠近封装板4的侧面上若干并排排列的第二蛇形气道503连通。第一进气端板1、第一导电板2上的进口和出口与第一碳板3上的蛇形气道构成一个气体通路;第二导电板6和第二进气端板7上的进口和出口与第二碳板5上的蛇形气道构成另一个气体通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依次紧密相接设置有第一进气端板(1)、第一导电板(2)、第一碳板(3)、封装板(4)、第二碳板(5)、第二导电板(6)和第二进气端板(7);所述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01),对应角落的两个所述通孔(101)同轴设置,其内部均穿设有一根锁固螺栓(8),所述锁固螺栓(8)通过螺帽(80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内各设有一个电磁感应线圈(9),所述电磁感应线圈(9)呈平面螺旋形设置,其两端接头均突出于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侧壁外;所述第二碳板(5)和第二导电板(6)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依次紧密相接设置有第一进气端板(1)、第一导电板(2)、第一碳板(3)、封装板(4)、第二碳板(5)、第二导电板(6)和第二进气端板(7);所述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四个角落均开设有一个通孔(101),对应角落的两个所述通孔(101)同轴设置,其内部均穿设有一根锁固螺栓(8),所述锁固螺栓(8)通过螺帽(80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内各设有一个电磁感应线圈(9),所述电磁感应线圈(9)呈平面螺旋形设置,其两端接头均突出于第一进气端板(1)和第二进气端板(7)的侧壁外;所述第二碳板(5)和第二导电板(6)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板(1)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一进口(102)和第一出口(103);所述第二进气端板(7)的斜对角各开设有一个第二进口(702)和第二出口(703);所述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第二进口(702)和第二出口(703)外侧均密封设置有一个快速接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2)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板进口(201)、第一导电板出口(202);所述第二导电板(6)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702)、第二出口(703)同轴设置的第二导电板进口(601)、第二导电板出口(602);所述密封垫(10)上分别开设有和第二进口(702)、第二出口(703)同轴设置的密封垫进口(1001)、密封垫出口(10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逦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创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