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61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装置,第一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滑道,第一滑道安装在底座板上,底座板上还连接有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分别位于第一滑道的两端,安装板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外径的第一检测传感器,右安装板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内径的第四检测传感器;第一滑道上连接有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第一移动装置位于靠近第一检测传感器的一端,第二移动装置位于靠近第四检测传感器的一端;底座板上还连接有旋转夹持装置,旋转夹持装置包括旋转夹持头,旋转夹持头用于夹持产品,并将产品从第一移动装置移至第二移动装置上;本装置能够完成产品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下料系统
,具体涉及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上下料系统主要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采用了集成加工技术,适用于生产线的上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轴套类零件在上下料系统中应用广泛,如图12所示,轴套类零件通常包括内圆面、外圆面。在上下料系统加工线中,需要将生产出的轴套类零件进行检测,轴套类零件检测的内容包括内圆面直径检测、外圆面大径检测、外圆面小径检测和高度检测等检测内容。现有技术多是通过传感器对产品的外径及内径进行测量,但是现有技术测量时操作繁琐,不能有效的对产品进行固定并实现快速的测量出结果,如何设计出一种测量装置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装置,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安装在底座板上,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两端,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外径的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右安装板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内径的第四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滑道上连接有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位于靠近第一检测传感器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位于靠近第四检测传感器的一端;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旋转夹持装置,所述旋转夹持装置包括旋转夹持头,所述旋转夹持头用于夹持产品,并将产品从第一移动装置移至第二移动装置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三滑道和第三伸缩气缸,所述第三滑道和所述第一滑道互相平行,所述旋转夹持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道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和所述旋转夹持头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夹持头包括第四伸缩气缸、旋转气缸和夹持手抓,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三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气缸连接在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输出端,所述夹持手抓连接在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旋转电机、夹爪气缸和多个夹头,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内,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至所述夹爪气缸的固定端,多个所述夹头连接在所述夹爪气缸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底端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底面连接有底板滑轨,所述底板滑轨和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本装置在连接底板上设置底板滑轨,底板滑轨和第一滑道相适配,保证了第一固定架的在底板滑轨上的滑动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还连接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工作端指向所述夹头,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夹爪气缸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高度的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滑移块,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均连接在所述滑移块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包括第二固定架和连接在所述固定架顶端的夹爪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装置还包括右滑轨、和右滑移块,所述右滑轨连接在所述右安装板上,所述右滑移块和所述右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检测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右滑移块上,所述右滑移块上还连接有第三检测传感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1、本装置在第一滑道上设置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第一移动装置将产品移动至第一测量装置进行外径测量,外径测量后第一移动装置复位,旋转夹持装置将产品夹持至第二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将产品移至第二测量装置进行内径测量,本装置能够完成产品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的效率;2、旋转夹持头连接在第三滑道上,第三伸缩气缸带动旋转夹持头移动,旋转夹持头的伸缩气缸能够升降实现移动至夹持位置进行夹持动作,夹持产品后可对产品进行旋转,便于夹持和安装产品;3、本装置设置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夹头之间是否存在待检测产品,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夹头对产品进行夹持,提高了检测夹持的效率;4、本装置在安装板上设置第二滑道和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能够控制第二滑道上的滑移块的移动,即实现了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高度的控制,提高了检测的效率;5、右伸缩气缸带动右滑移块沿右滑轨移动,实现了右滑移块上连接的第三检测传感器和第四检测传感器高度的控制,提高了检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及旋转夹持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爪气缸及其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夹爪气缸夹持产品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
技术介绍
中轴套类零件的示意图。其中:2、第一移动装置;3、第一测量装置;4、旋转夹持装置;5、第二移动装置;6、第二测量装置;21、连接底板;22、底板滑轨;23、第一固定架;24、旋转电机;25、夹爪气缸;251、连接头;26、夹头;27、光电传感器;31、安装板;32、第二伸缩气缸;33、滑移块;34、第二滑道;35、安装头;36、第一检测传感器;37、第二检测传感器;38、第一滑道;39、第一伸缩气缸;41、第三滑道;42、第三伸缩气缸;43、旋转夹持头;431、第四伸缩气缸;432、旋转气缸;433、夹持手抓;51、移动座;52、第五伸缩气缸;511、第二固定架;512、夹爪装置;61、右安装板;62、右滑轨;63、右滑移块;64、右伸缩气缸;65、第三检测传感器;66、第四检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至图12所示,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装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装置(3),所述第一测量装置(3)包括第一滑道(38),所述第一滑道(38)安装在底座板上,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安装板(31)和右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31)和右安装板(6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道(38)的两端,所述安装板(31)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外径的第一检测传感器(36),所述右安装板(61)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内径的第四检测传感器(66);/n所述第一滑道(38)上连接有第一移动装置(2)和第二移动装置(5),所述第一移动装置(2)位于靠近第一检测传感器(36)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装置(5)位于靠近第四检测传感器(66)的一端;/n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旋转夹持装置(4),所述旋转夹持装置(4)包括旋转夹持头(43),所述旋转夹持头(43)用于夹持产品,并将产品从第一移动装置(2)移至第二移动装置(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装置(3),所述第一测量装置(3)包括第一滑道(38),所述第一滑道(38)安装在底座板上,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安装板(31)和右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31)和右安装板(6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道(38)的两端,所述安装板(31)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外径的第一检测传感器(36),所述右安装板(61)上连接有用于检测内径的第四检测传感器(66);
所述第一滑道(38)上连接有第一移动装置(2)和第二移动装置(5),所述第一移动装置(2)位于靠近第一检测传感器(36)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装置(5)位于靠近第四检测传感器(66)的一端;
所述底座板上还连接有旋转夹持装置(4),所述旋转夹持装置(4)包括旋转夹持头(43),所述旋转夹持头(43)用于夹持产品,并将产品从第一移动装置(2)移至第二移动装置(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持装置(4)还包括第三滑道(41)和第三伸缩气缸(42),所述第三滑道(41)和所述第一滑道(38)互相平行,所述旋转夹持头(4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道(41)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42)的输出端和所述旋转夹持头(4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持头(43)包括第四伸缩气缸(431)、旋转气缸(432)和夹持手抓(433),所述第四伸缩气缸(43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三滑道(41)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气缸(432)连接在所述第四伸缩气缸(431)的输出端,所述夹持手抓(433)连接在所述旋转气缸(43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系统轴套类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架(23)、旋转电机(24)、夹爪气缸(25)和多个夹头(26),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伟刘宏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泷特锐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