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60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它包括:手持杆、抱箍和触碰开关,所述抱箍设置在手持杆的左侧,所述手持杆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警示灯,手持杆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抱箍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触碰开关包括固定触杆和活动触杆,固定触杆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内,活动触杆贯穿于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固定触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既可以又准又快的完成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测量,又可以对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超标情况进行报警,且适用狭小空间、光线黑暗、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属于无损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电厂里有很多受热面管,用于输送过热蒸汽,由于工作温度比较高、所以受热面管的外径蠕变应变需要重点监督。电厂受热面管一般为蛇形管排结构,外圈管直接与高温烟气接触,内圈管的温度相对外圈管偏低,因而内圈管选材等级相对偏低如我公司屏式过热器外三圈管材质为TP347H,而内圈管材质为12Cr1MoVG。故而,内圈管的监督标准远低于外圈管,由于其下弯头弯曲半径相比外圈管更小,反而更容易因存在异物导致长期超温乃至爆管问题。公开号为CN107328343A的中国专利,以电子游标卡尺为主的测量工具,但是蛇形受热面管内圈管之间的空间狭小、光线黑暗,游标卡尺无法进入,无法完成外径蠕变应变测量,且缺乏外径蠕变应变是否超标的报警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设备维护保养复杂,依旧给外径蠕变应变检查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所以,既可以又准又快的完成外径蠕变应变测量,又可以对外径蠕变应变情况进行报警,且适用狭小空间、光线黑暗、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维护方便,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抱箍(2)和触碰开关(3),所述抱箍(2)设置在手持杆(1)的左侧,所述手持杆(1)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警示灯(8),手持杆(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4),所述抱箍(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连通,所述触碰开关(3)包括固定触杆(6)和活动触杆(7),固定触杆(6)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4)内,活动触杆(7)贯穿于第二通孔(5)设置,所述固定触杆(6)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源(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杆(1)、抱箍(2)和触碰开关(3),所述抱箍(2)设置在手持杆(1)的左侧,所述手持杆(1)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警示灯(8),手持杆(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4),所述抱箍(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连通,所述触碰开关(3)包括固定触杆(6)和活动触杆(7),固定触杆(6)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4)内,活动触杆(7)贯穿于第二通孔(5)设置,所述固定触杆(6)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源(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2)的两端外侧均设置有第二警示灯(9),抱箍(2)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按压开关(12),抱箍(2)的两端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源(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厂受热面管外径蠕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内设置有第一垫片(14)和第二垫片(15),所述第一垫片(14)活动设置于第一通孔(4)内,所述第二垫片(15)固定设置于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徐涛王浩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渠东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