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24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的顶部设有阻火帽,上管段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与上管段的内腔连通,第二管接头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与阻火帽连接,下管段内设有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进气软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的下端,出气软管伸出下管段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放散软管连接至第二管接头的下端,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均从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增大调压箱内的通风量,并实现对调压箱的自动通风换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
本技术涉及放散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
技术介绍
在燃气输配气领域,针对地下调压箱其常年埋于地下,调压箱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潮气,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调压箱内泄漏微量的燃气,同时燃气调压箱中的放散阀会因输配气系统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排放一定量的燃气。为了给调压箱内设备的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满足正常生产需求,需要将调压箱中的这些气体及时排出。而现有技术中的放散塔仅能现实超压放散,或者通过非助力式的自然通风给调压箱进行通风换气,但是自然通风动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调压箱内的燃气及潮气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自动通风式放散塔。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和下管段,所述上管段的顶部设有阻火帽,所述上管段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所述旁路支管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所述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与上管段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另一端与阻火帽连接,所述下管段内设有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所述进气软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的下端,所述出气软管伸出下管段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所述放散软管连接至第二管接头的下端,所述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均从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穿出。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汇管箱,所述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下放散软管分别通过三通接头各自形成两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均从汇管箱的侧壁穿出。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上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管段的开口处设有封闭其开口的操作箱,所述操作箱上设有第一箱盖。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汇管箱固定在安装板上。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旁路支管一段呈U形结构,所述旁路支管的U形结构底部钻有排水孔。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上管段的外表面涂有高吸热涂料层,所述下管段的外表面涂有低吸热涂料层。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汇管箱顶部设有第二箱盖,所述第二箱盖通过螺栓与所述汇管箱固定连接。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顶部设有阻火帽,上管段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与放散塔体的上半部内腔连通,第二管接头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与阻火帽连接,下管段内设有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进气软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的下端,出气软管伸出下管段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放散管连接至第二管接头的下端,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均从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穿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并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1和下管段2,上管段1的顶部设有阻火帽3,上管段1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4,旁路支管4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5,上管段1和下管段2之间设有分隔板6,分隔板6上设有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第一管接头61与上管段1的内腔连通,第二管接头62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7,连接软管7另一端与阻火帽3连接,下管段2内设有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进气软管21连接至第一管接头61的下端,出气软管22伸出下管段2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放散软管23连接至第二管接头62的下端,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均从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穿出。通过以上结构,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放散塔。在实际使用时,放散塔体中的进气软管21和出气软管22分别与燃气调压箱的内腔连通,通过无动力风帽5的离心力和负压效应,将调压箱内的潮气和外溢的少量燃气加速排出;气体排除后,调压箱内形成负压,使得大气中的空气通过进气软管21进入燃气调压箱内,从而形成自动循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通风,动力更足,风量更大,更有利于燃气调压箱通风换气。放散软管23与燃气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当放散阀动作时,多余的燃气由放散软管23流向连接软管7,最终排入大气。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的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汇管箱8,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下放散软管23分别通过三通接头各自形成两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均从汇管箱8的侧壁穿出。在实际使用时,放散塔可以连接至两个调压箱,其具体连接方式为:进气软管21和出气软管22分出的一条支路与一调压箱内腔连通,另一条支与另一调压箱内腔连通;放散软管23分出的一条分支管路与一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另一分支管路与另一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通过以上设计预先将现场布管操作在汇管箱8中完成,减少了现场管线布设操作,大大减轻了现场接管施工的难度。其中,汇管箱8的顶部设有第二箱盖81,第二箱盖81通过螺栓与汇管箱8固定连接,在检修时,方便打开第二箱盖81对汇管箱8的管线进行检测。为了便于安装,在下管2底部焊接有安装板10,汇管箱8固定在安装板10上。安装板10长埋于地下,安装板10用于与地下水泥地基固定,方便放散塔安装及固定。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下管段2的上半部设有开口,下管段2的开口处设有封闭其开口的操作箱9,操作箱9上设有第一箱盖91。通过以上设计,在打开第一箱盖91时,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便能暴露在操作箱9内,方便接管操作,同时在某个软管出现问题时方便更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控制箱11内安装RTU模块和给RTU模块提供电能的蓄电池。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上管段1的外表面涂有高吸热涂料层(例如深颜色的漆层或涂料层,比如黑色),下管段2的外表面涂有低吸热涂料层(例如浅颜色的漆层或涂料层,比如白色)。通过以上设计,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上管段1吸收的热量大于下管段2吸收的热量,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使上管段1形成负压,调压箱内的气体加速排出,进而调压箱内的压强降低,外部空气通过进气软管21流向调压箱,进而加速了调压箱内气体的循环流动。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旁路支管4一段呈U形结构,旁路支管4的U形结构底部钻有排水孔41。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1)和下管段(2),所述上管段(1)的顶部设有阻火帽(3),所述上管段(1)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4),所述旁路支管(4)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5),所述上管段(1)和下管段(2)之间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上设有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所述第一管接头(61)与上管段(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62)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7),所述连接软管(7)另一端与阻火帽(3)连接,所述下管段(2)内设有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所述进气软管(21)连接至第一管接头(61)的下端,所述出气软管(22)伸出下管段(2)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所述放散软管(23)连接至第二管接头(62)的下端,所述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均从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1)和下管段(2),所述上管段(1)的顶部设有阻火帽(3),所述上管段(1)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4),所述旁路支管(4)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5),所述上管段(1)和下管段(2)之间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上设有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所述第一管接头(61)与上管段(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62)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7),所述连接软管(7)另一端与阻火帽(3)连接,所述下管段(2)内设有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所述进气软管(21)连接至第一管接头(61)的下端,所述出气软管(22)伸出下管段(2)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所述放散软管(23)连接至第二管接头(62)的下端,所述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均从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汇管箱(8),所述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下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园梁文虎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鑫广进燃气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