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24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偏光片具有提高色域的效果。具体地,当将复合偏光片应用于LCD产品中时,通过背光模组内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可激发量子点组件,实现纯粹、广色域、提升画质的光学效果。而且,本申请的复合偏光片还具有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此外,将复合偏光片用于LCD产品中,不会改变目前LCD产品的背光设计,适用于各种尺寸的LCD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复合偏光片、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目前消费者不仅仅追求大显示屏、薄型化,同时还追求更完美的视觉体验,目前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产品可达到大于100%NTSC的色域,颜色更加鲜艳,层次感好,色彩还原度高,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感。但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产品的色域都在96%NTSC甚至更低,对比OLED产品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缩小两者之间的色域差异,提高LCD产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研发一种可以改善LCD产品色域较差问题的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目前LCD产品存在色域较低、视觉体验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偏光片,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由此,复合偏光片具有光转化的特性,可以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可以改善目前LCD产品的色域较低、视觉体验较差的问题。此外,复合偏光片还具有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形成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可以使量子点组件与偏光片组件更加紧密的粘结。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量子点层、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和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由此,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可以对量子点层进行保护,可以阻挡热量、以及外界的水汽和氧气对量子点层造成损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层和第二保护层;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和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COP)中的至少之一。由此,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可以对聚乙烯醇层进行支撑和保护,防止水汽和氧气与聚乙烯醇接触,进而保证了偏光片组件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增亮层,所述增亮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由此,增亮层可以提高偏光片组件的亮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贴合胶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增亮层之间。由此,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可以将量子点组件与增亮层紧密的粘结。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二贴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位于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任选地,形成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由此,通过第二贴合胶层,可以将增亮层与偏光片组件紧密的粘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四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由此,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位于复合偏光片相对的两个表面,通过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可以对复合偏光片中具有光学特性的核心层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量子点组件;利用第一贴合胶层,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由此,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偏光片可以同时具有提高色域的效果和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效果。此外,该方法还具有制备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将偏光片组件贴合在量子点组件的一侧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偏光片组件和量子点组件之间形成增亮层。由此,可以提升偏光片组件的亮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水氧阻隔层、量子点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一个进行贴合,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或者令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通过第二贴合胶层进行所述贴合;将所述增亮层与所述量子点组件和所述偏光片组件中的另一个进行贴合。由此,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和第二贴合胶层,可以将量子点组件、增亮层和偏光片组件紧密的粘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三保护层;在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形成第四保护层。由此,可以对量子点组件和偏光片组件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背光模组以及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述复合偏光片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文所述的复合偏光片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该显示装置还具有不改变原有背光模组设计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偏光片中的偏光片组件位于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由此,量子点受到蓝光发光二极管发热的影响降低,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偏光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量子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复合偏光片的方法流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现有显示装置与使用本专利技术复合偏光片的显示装置的光谱对比图。附图标记100-复合偏光片,110-量子点组件,120-第一贴合胶层,130-偏光片组件,111-第一水氧阻隔层,112-量子点层,113-第二水氧阻隔层,131-第一保护层,132-聚乙烯醇层,133-第二保护层,140-增亮层,150-第二贴合胶层,160-第三保护层,170-第四保护层,180-保护膜,200-反射片,300-导光板,400-扩散片,500-下增亮膜,600-上增亮膜,700-薄膜晶体管,800-彩色滤光片,900-上偏光片,1000-蓝光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LCD产品存在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量子点组件、第一贴合胶层和偏光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组件包括量子点层、第一水氧阻隔层和第二水氧阻隔层;
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和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聚乙烯醇层和第二保护层;
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三醋酸纤维素和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增亮层,所述增亮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与所述增亮层之间;
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二贴合胶层;
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位于所述增亮层与所述偏光片组件之间;
任选地,形成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材料为压敏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偏光片还包括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
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组件远离所述偏光片组件的一侧;
所述第四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组件远离所述量子点组件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思琪郑仰利王志远张晓萍范利涛任健蔡斯特王耀东张罗刘芳怡辛秦高晓娟周震国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