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1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强电磁自发光照明装置及方法。包括:电磁场发射天线,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发光照明装置,所述信号源与功率放大器连接,功率放大器与电磁场发射天线连接,所述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直形荧光灯管、灯管支架,所述直形荧光灯管设置于灯管支架上,所述发光照明装置通过电磁场发射天线的信号激发发光照明装置工作。所述的灯管支架包括木质中心杆,木质支撑杆,木质底盘,所述木质中心杆、木质支撑杆以榫接形式置于木质底盘上。所述荧光灯管为相互正交排列,最大程度地接收环境中电磁辐射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一种简易的照明方法,解决了柔性混响室等强电磁辐射环境中的照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开展电磁辐射效应试验,需要构建混响室等强电磁辐射环境发生装置。效应试验的基本流程是将待测试样品放置于混响室内,开启辐射源后,根据样品的响应情况判断样品对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通常,大型混响设备会自带经过严格电磁屏蔽处理的特殊照明装置,以满足实时观测试验现象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电磁效应试验对电磁辐射强度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柔性混响室等小型强场电磁辐射环境发生装置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然而,柔性混响室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内部不具备基本的照明功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的开展。通常,照明设备主要利用导线或自带电源进行供电,而该类设备通常不具备电磁屏蔽功能或电磁屏蔽效果较弱,特别是在强电磁场辐射环境下,导线、电源等会由于无法承受强烈的电磁辐射效应而出现强烈的温升甚至燃烧等现象。因此,为了满足柔性混响室等强电磁辐射环境下的使用要求,需要对现有照明设备进行复杂的升级、改造,以屏蔽强电磁辐射对导线、电源等关键部件的影响,上述改造在增加设备成本和复杂程度的同时,也限制了柔性混响室在电磁辐射敏感性评价领域的推广应用。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能够满足强电磁辐射环境下使用的简易照明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强电磁辐射环境下使用的简易照明方法和装置,通过采用直形荧光灯管实现了照明装置在强场环境下的自发光功能,避免引入导线、电源等外接设备,并且无须对照明装置采取特殊的电磁屏蔽措施和升级改造,因此是以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解决了强场环境下的照明问题,为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提供技术支撑。为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电磁场发射天线,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发射;信号源,所述信号源与功率放大器连接;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电磁场发射天线连接;发光照明装置,所述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直形荧光灯管、灯管支架,所述直形荧光灯管设置于灯管支架上,所述发光照明装置通过电磁场发射天线的信号激发发光照明装置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的灯管支架包括木质中心杆,木质支撑杆,木质底盘,所述木质中心杆、木质支撑杆以榫接形式置于木质底盘上。进一步地,所述荧光灯管为相互正交排列,最大程度地接收环境中电磁辐射能量。进一步地,通过调节荧光灯管数量及照明装置距电磁发射源的距离来实现对装置照明亮度的调节。一种利用强电磁场自发光照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根据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环境,选择合适尺寸直形荧光灯管,利用木质中心杆、木质支撑杆、木质底盘,采用榫卯结构搭建荧光灯管支撑架,支撑架搭建过程中,需严格避免引入金属固定件等电磁波吸收材料;S2:木质支撑架搭建完成后,利用胶布将三根直形荧光灯管以相互正交的方式固定于木质支架中心杆处,完成简易照明装置的构建;S3:将简易照明装置放置于柔性混响室中,混响室内主要包括电磁场发射天线、电磁屏蔽摄像机、待测样品和样品支撑架等,放置完成后关闭电磁屏蔽门;S4:开启信号源和功率放大器后,利用电磁屏蔽摄像机,远程观测样品的状态,如果不能清晰观测,应在关闭天线后,人员进入混响室内,采用调整光源距电磁发射天线位置或增加荧光灯管数量等方式调节装置照明亮度,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能够实现对待测样品的清晰观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一种简易的照明方法,解决了柔性混响室等强电磁辐射环境中的照明问题,避免了复杂的设备升级、改造,提升了试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为含能材料电磁辐射效应试验和敏感性评价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自发光照明装置示意图,图2:自发光照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包括:1.直形荧光灯管、2.木质中心杆、3.木质支撑杆、4.木质底盘、5.胶布、6.电磁场发射天线、7.信号源、8.功率放大器、9.远程监视器、10.同轴电缆、11.穿线孔、12铜胶布、13.电磁屏蔽摄像机、14.待测样品、15.样品台、16.电磁屏蔽门、17.电磁屏蔽网。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强电磁辐射环境下的自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直形荧光灯管1、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杆3、木质底盘4、电磁场发射天线6、信号源7及功率发大器8。所述的直形荧光灯管1为普通家用荧光灯管,其具体尺寸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适当选取,通常为了保证灯管能够充分接收空间中不同极化方向的电磁场能量,照明装置中的荧光灯管数量一般为3只,排列方式为相互正交排列,可以最大程度的接收环境中电磁辐射能量;所属的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架3、木质底盘4构成木质支架的主体框架,木质支架以榫卯结构搭建,为满足强电磁辐射环境下的使用要求,木架制作过程中严禁使用钢钉等金属零件或其他具有电磁能量吸收能力的固定件进行固定、安装,木制支架的用途为捆绑、固定直形荧光灯管1;所述的胶布5为绝缘胶布或医用胶布,为了满足强电磁辐射环境下的使用需求,胶布本身不能具有电磁吸收能力,胶布中不能含有金属粉末或其他具有电磁吸收能力添加剂,胶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长度,能够将荧光灯光牢固固定于木质中心杆2处。该发光装置的发光能量来源于强电磁辐射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能量,因此为满足照明的需求,就需要将该装置放置于特定的强电磁辐射环境中,才能达到装置发光的目的,该装置不适用于普通环境的照明需求。强电磁辐射环境下使用的自发光照明装置构造步骤如下:下面结合附图2并以含能材料电磁辐射敏感性评价试验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采用强电磁场发射天线6产生强电磁辐射场,作用于放置于样品台15上的待测样品14上,通过电磁屏蔽摄像机13对样品在强场环境下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测,进而分析样品在强场作用下的电磁敏感特性。由于电磁屏蔽网17在屏蔽电磁场向外辐射能量的同时,也阻挡了外部光线进入,严重影响操作人员对样品电磁敏感性的判断,因此需要采用由直形荧光灯管1、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杆3、木质底盘4构成的照明设备提供光源。一种强电磁场辐射环境下使用的简易照明方法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根据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环境,选择合适尺寸直形荧光灯管1,利用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杆3、木质底盘4,采用榫卯结构搭建荧光灯管支撑架,支撑架搭建过程中,需严格避免引入金属固定件等电磁波吸收材料;第二步:木质支撑架搭建完成后,利用胶布5将三根直形荧光灯管1以相互正交的方式固定于木质支架中心杆处,完成简易照明装置的构建;第三步:将简易照明装置放置于柔性混响室中,混响室内主要包括电磁场发射天线6、电磁屏蔽摄像机13、待测样品14和样品支撑架15等,放置完成后关闭电磁屏蔽门16;第四步:开启信号源7和功率放大器8后,利用电磁屏蔽摄像机13,远程观测样品14的状态,如果不能清晰观测,应在关闭天线后,人员进入混响室内,调整光源距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磁场发射天线(6),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发射;/n信号源(7),所述信号源与功率放大器连接;/n功率放大器(8),所述功率放大器与电磁场发射天线连接;/n发光照明装置,所述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直形荧光灯管(1)、木质支架,所述直形荧光灯管(1)固定于木质支架上,所述发光照明装置通过电磁场发射天线的信号激发发光照明装置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场发射天线(6),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发射;
信号源(7),所述信号源与功率放大器连接;
功率放大器(8),所述功率放大器与电磁场发射天线连接;
发光照明装置,所述发光照明装置包括直形荧光灯管(1)、木质支架,所述直形荧光灯管(1)固定于木质支架上,所述发光照明装置通过电磁场发射天线的信号激发发光照明装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支架包括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杆(3),木质底盘(4),所述木质中心杆(2)、木质支撑杆(3)以榫接形式置于木质底盘(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管(1)为相互正交排列,最大程度地接收环境中电磁辐射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电磁波自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荧光灯管数量及照明装置距电磁发射源的距离来实现对装置照明亮度的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王庆国李彦丽韵胜崔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