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97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啮合的联动组件及设置在联动组件上的车辆载荷施加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设置在驱动部输出端上的两个齿盘,两个齿盘的轴向间距可调节;联动组件包括啮合在每个齿盘两侧的齿轮,同轴的两个齿轮的轴向间距可调节,位于同一平面的两个齿轮外侧套接有链条,链条与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连接,车辆载荷施加组件外侧设置有重量调节部,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远离链条的一端设置有车轮模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物理模型试验中可根据实际车辆轮距、轴距、轮组单轴载、车辆行驶速度及车流量进行调整的地面车辆荷载模拟实现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道路及周边工程地质灾害的灾变过程中,地面车辆荷载都是其中一项必须考虑的致灾因素。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是目前针对这类工程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方法。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可以在实验室再现实际工程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周边环境及致灾因素,通过监测获取的试验数据可以直观反应灾害的发生过程。相比较于现场试验,物理模型试验具备成本低、操作简单、参数可控性强的优势,相比较于数值仿真,物理模型试验具备与现场实际地质及周边环境条件契合度更高、能更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优势,是开展该类工程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研究的较为理想的方法选择。但目前在该类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荷载通常简化为一个一定频率和荷载大小的均布面荷载,而现实中实际车辆荷载是以各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为荷载施加面,且车辆轮距和轴距大小远大于接触面的尺寸,因此目前的地面车辆荷载模拟实现方式与实际车辆荷载施加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真实的反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啮合的联动组件及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上的车辆载荷施加组件;/n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驱动部输出端上的两个齿盘(13),两个所述齿盘(13)的轴向间距可调节;/n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啮合在每个所述齿盘(13)两侧的齿轮(21),同轴的两个所述齿轮(21)的轴向间距可调节,位于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齿轮(21)外侧套接有链条(22),所述链条(22)与所述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连接,所述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设置在远离所述链条(22)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啮合的联动组件及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上的车辆载荷施加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设置在所述驱动部输出端上的两个齿盘(13),两个所述齿盘(13)的轴向间距可调节;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啮合在每个所述齿盘(13)两侧的齿轮(21),同轴的两个所述齿轮(21)的轴向间距可调节,位于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齿轮(21)外侧套接有链条(22),所述链条(22)与所述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连接,所述车辆载荷施加组件设置在远离所述链条(2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11)、与所述电机(11)输出端轴接的第一连轴(12),所述第一连轴(12)贯通固接有第一键结构(15),两个所述齿盘(13)通过所述第一键结构(15)与所述第一连轴(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轴(12)侧壁开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内相匹配设置有第一插销(14),所述齿盘(1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6)、第一插销(14)与所述第一连轴(1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同轴的两个所述齿轮(21)轴接有第二连轴(24),所述第二连轴(24)上贯通固接有第二键结构(25),同轴的两个所述齿轮(21)通过所述第二键结构(25)与所述第二连轴(2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轴(24)侧壁开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通孔(26),所述第二通孔(26)内相匹配设置有第二插销(27),同轴的两个所述齿轮(2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6)、第二插销(27)与所述第二连轴(24)固定,两个所述第二连轴(24)的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中地面车辆载荷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载荷施加组件包括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一端螺纹连接有双Y形结构(312),所述连接杆(31)另一端焊接有圆环板(311),所述圆环板(311)外侧活动套接有套筒(32),所述套筒(32)外侧套有重量调节部,所述套筒(32)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仲敏谭飞焦玉勇张友程毅涂福彬彭汉发陶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