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76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包括下封板,所述下封板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前封板,前封板的后侧底部固定有一个与下封板顶部固定安装的下盖板,下盖板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前封板后侧固定安装的风阀A支架,风阀A支架上安装有位于其左侧的风阀A,风阀A支架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盖板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A,滤网框架A的前侧左边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位于风阀A支架的左侧,滤网框架A的后侧设有一个与下盖板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B。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除湿性能和杀菌性能,且新增了辅助制冷制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
,尤其涉及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
技术介绍
除湿新风机具备了新风换气、循环除湿、净化空气的能力。智能控制具备了室内循环风除湿、室外补充新风除湿、单独开室外新风换气三种运行方式。合理的开关新风口,在循环和除湿的过程中净化空气,补充室内氧含量、保证室内空气湿度。通常新风除湿机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风机、出水管、过滤器、外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风机将潮湿的空气吸入机器内部,潮湿空气经过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后变成干燥和干净的空气排出,起到净化空气,保证室内湿度维持在适宜的湿度上的作用,现有的除湿新风机的杀菌性能不理想,且不具备辅助制冷制热的功能,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包括下封板(3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板(36)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前封板(12),前封板(12)的后侧底部固定有一个与下封板(36)顶部固定安装的下盖板(25),下盖板(25)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前封板(12)后侧固定安装的风阀A支架(23),风阀A支架(23)上安装有位于其左侧的风阀A(24),风阀A支架(23)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盖板(25)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A(27),滤网框架A(27)的前侧左边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26),温湿度传感器(26)位于风阀A支架(23)的左侧,滤网框架A(27)的后侧设有一个与下盖板(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辅助制冷制热的除湿新风等离子杀菌系统,包括下封板(3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板(36)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前封板(12),前封板(12)的后侧底部固定有一个与下封板(36)顶部固定安装的下盖板(25),下盖板(25)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前封板(12)后侧固定安装的风阀A支架(23),风阀A支架(23)上安装有位于其左侧的风阀A(24),风阀A支架(23)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盖板(25)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A(27),滤网框架A(27)的前侧左边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26),温湿度传感器(26)位于风阀A支架(23)的左侧,滤网框架A(27)的后侧设有一个与下盖板(25)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B(30),滤网框架B(30)的前侧与滤网框架A(27)的后侧之间匹配有同一个放置在下盖板(25)顶部的等离子滤网模块(28),等离子滤网模块(28)的顶部接触有一个与滤网框架B(30)前侧固定安装的滤网上挡板(29),滤网框架B(30)的后侧设有一个与下盖板(25)顶部固定安装的滤网框架C(32),滤网框架C(32)的前侧和滤网框架B(30)的后侧之间匹配有同一个放置在下盖板(25)顶部的除湿模块(31),滤网框架C(32)的后侧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封板(36)顶部固定安装的密封隔板(37),所述密封隔板(37)设置为L形结构,且密封隔板(37)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安装在下封板(36)顶部后侧的后封板(17),后封板(17)的后侧安装有一个位于密封隔板(37)左侧的出风口(7),后封板(17)的前侧安装有一个与出风口(7)相配合的DC风机(18),DC风机(18)位于密封隔板(37)的左侧,所述密封隔板(37)的右侧还设有一个安装在滤网框架C(32)后侧的风阀B(19),风阀B(19)位于密封隔板(37)的右侧,滤网框架C(32)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固定安装在下风板(36)顶部的滤网框架D(35),且滤网框架D(35)的右侧固定安装在密封隔板(37)的左侧,所述滤网框架D(35)的前侧和滤网框架C(32)的后侧之间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放置在下风板(36)顶部的活性炭滤网(33)和高效滤网(34),所述滤网框架C(32)的顶部、滤网框架B(30)的顶部、滤网框架A(27)、风阀A支架(23)的顶部和滤网框架D(3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位于除湿模块(31)上方的上盖板(13),且上盖板(13)的前侧与前封板(12)的后侧顶部紧密接触,所述上盖板(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风板(36)顶部左侧固定安装的左侧封板(14),左侧封板(14)的右侧分别与滤网框架C(32)的左侧、滤网框架B(30)的左侧、滤网框架A(27)的左侧、前封板(12)的左侧、滤网框架D(35)的左侧和后封板(17)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左侧封板(14)的右侧后边固定安装有一个位于滤网框架D(35)后侧的DC电机驱动器支架(16),且DC电机驱动器支架(16)上安装有DC电机驱动器(15),所述上盖板(1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与下风板(36)顶部右侧固定安装的右侧封板(22),右侧封板(22)的左侧分别与滤网框架C(32)的右侧、滤网框架B(30)的右侧、滤网框架A(27)的右侧、前封板(12)的右侧和后封板(17)的右侧固定安装,所述右侧封板(22)的左侧后边固定安装有一个位于滤网框架C(32)后侧的EC风机(20),所述右侧封板(22)的右侧后边安装有一个与EC风机(20)相配合的侧排风口(6),所述前封板(12)的顶部、后封板(17)的顶部、左侧封板(14)的顶部、右侧封板(22)的顶部和上盖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封板(5),所述前封板(12)的前侧右边安装有一个位于风阀A支架(23)右侧的新风口(4),前封板(12)的前侧左边安装有一个位于风阀A支架(23)左侧的回风口(3),所述后封板(7)的后侧左侧固定安装有一个用于对DC风机(18)、风阀B(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刘建清刘卫东李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洛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卡洛尔智能科技靖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