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74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管结构,包括水泥管本体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上侧壁上等距离的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壁缓冲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下侧壁缓冲结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相互交错的设置,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结构,所述金属网结构的外侧包覆有水泥,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承接口结构,另外一侧设置有插接口结构,两根水泥管结构通过所述承接口结构与所述插接口结构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泥管的
,特别是一种水泥管结构。
技术介绍
水泥管又称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一般用于城镇中雨水和污水的排放管道,高速公路纵向、横向排水及透水,还可作业自来水、电力电讯、燃气势力等需要在地下铺设管线的外套管,现有的水泥管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城市地下水系统,有时地下排水系统中的流量很大,这对水泥管壁产生较大的压力,时间长后会导致水泥管破裂,导致水泥管使用寿命减短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水泥管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泥管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泥管结构,包括水泥管本体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上侧壁上等距离的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壁缓冲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下侧壁缓冲结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相互交错的设置,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结构,所述金属网结构的外侧包覆有水泥,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承接口结构,另外一侧设置有插接口结构,两根水泥管结构通过所述承接口结构与所述插接口结构通过卡合方式的连接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连续分布于半个所述缓冲结构内侧的圆周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左侧,相邻的另外一个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右侧,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以此规律依次分布在相邻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内侧壁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内侧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的右侧,相邻的另外一个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的左侧,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以此规律依次分布在相邻的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内侧壁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垫层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接口结构的端口直径大于所述插接口结构的端口直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接口结构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凹槽结构,所述环形凹槽结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结构,所述承接口结构的端口内侧上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密封圈结构相适配卡合连接的凹陷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插接口结构和所述承接口结构,使得连接结构简单便捷,同时设置所述缓冲结构,由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内腔容积大,对水泥管内的液体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冲击面积增大,减少大量液体对管壁的压力,有效的延长管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所述缓冲器的进口处设置为连续的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使得受力面面积增加,提高了耐压力强度,减少了阻力,同时将相邻的所述缓冲器结构的所述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设置为相互对应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对液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缓冲作用,这样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泥管本体结构的示意图.附图说明:1-水泥管本体结构、2-橡胶垫层结构、3-缓冲结构、4-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5-半圆形凹槽结构、6-上侧壁缓冲结构、7-下侧壁缓冲结构、8-金属网结构、9-水泥、10-承接口结构、11-插接口结构、12-环形凹槽结构、13-密封圈结构、14-凹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泥管结构,包括水泥管本体结构1,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垫层结构2,设置所述橡胶垫层结构2起到保护内侧壁的作用,分散了水流冲击的压力,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结构3,所述缓冲结构3为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4,所述缓冲结构3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结构5,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连续分布于半个所述缓冲结构3内侧的圆周上,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的上侧壁上等距离的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壁缓冲结构6,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下侧壁缓冲结构7,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相互交错的设置,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内部设置有金属网结构8,所述金属网结构8的外侧包覆有水泥9,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承接口结构10,另外一侧设置有插接口结构11,两根水泥管结构通过所述承接口结构10与所述插接口结构11通过卡合方式的连接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所述承接口结构10的端口直径大于所述插接口结构11的端口直径,所述插接口结构11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凹槽结构12,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2内部设置有密封圈结构13,所述承接口结构10的端口内侧上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密封圈结构13相适配卡合连接的凹陷结构14。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设置在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的左侧,相邻的另外一个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设置在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的右侧,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以此规律依次分布在相邻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6的内侧壁上,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内侧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凹槽结构5设置在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的右侧,相邻的另外一个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设置在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的左侧,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5以此规律依次分布在相邻的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7的内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插接口结构和所述承接口结构,使得连接结构简单便捷,同时设置所述缓冲结构,由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内腔容积大,对水泥管内的液体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冲击面积增大,减少大量液体对管壁的压力,有效的延长管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所述缓冲器的进口处设置为连续的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使得受力面面积增加,提高了耐压力强度,减少了阻力,同时将相邻的所述缓冲器结构的所述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设置为相互对应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对液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缓冲作用,这样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前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管本体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上侧壁上等距离的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壁缓冲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下侧壁缓冲结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相互交错的设置,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结构,所述金属网结构的外侧包覆有水泥,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承接口结构,另外一侧设置有插接口结构,两根水泥管结构通过所述承接口结构与所述插接口结构通过卡合方式的连接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管本体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凸起半球形凹槽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上侧壁上等距离的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壁缓冲结构,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下侧壁缓冲结构,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与所述下侧壁缓冲结构相互交错的设置,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结构,所述金属网结构的外侧包覆有水泥,所述水泥管本体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承接口结构,另外一侧设置有插接口结构,两根水泥管结构通过所述承接口结构与所述插接口结构通过卡合方式的连接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连续分布于半个所述缓冲结构内侧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若干个所述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侧壁缓冲结构的左侧,相邻的另外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捷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公路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