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65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包括基础框架;两个立板,设置于基础框架的两侧;顶板,分别连接两个立板;通风口,设置于顶板上;消声装置,在顶板上对应通风口设置;消声装置发出抵消声音,用于抵消从通风口处溢出的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消声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通风口处溢出的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值和噪声信号的噪声传感器;用于根据噪声传感器传送的噪声信号生成抵消信号,并向次级声源发送抵消信号的消声电路;根据抵消信号生成抵消声音的次级声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在顶部开设通风口进行弥补,充分发挥全封闭式声屏障的隔声性能,同时发出与轨道交通列车等初级声源发出的噪声相反的声波,抵消噪声往外传播的声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封闭式的声屏障
本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交通的发展中,高架桥和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在城市地面交通网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持续严重的问题。而且城市高层建筑也日益增多,传统的立式声屏障已经不能满足这种交通形式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全封闭式声屏障日益得到重视,全封闭隔声屏障是一种保护轨道交通沿线声环境行之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在香港等城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防和治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通风和消防的需要,全封闭式声屏障往往需要在顶部保留一些开口,但是这些开口成为了声泄露的通道,造成了全封闭式声屏障并无法完全发挥其隔绝噪声的能力,这种状况成为了目前全封闭式声屏障应用的一项重大问题。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包括:基础框架;两个立板,设置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两侧;顶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板;通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消声装置,在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通风口设置;其中,所述消声装置发出抵消声音,用于抵消从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所述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值和噪声信号的噪声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噪声传感器传送的噪声信号生成抵消信号,并向所述次级声源发送所述抵消信号的消声电路;根据所述抵消信号生成所述抵消声音的次级声源。具体来说,噪声传感器实时监测全封闭声屏障内部的噪声值,当监测到内部声级增大,即初级声源通过时,将实时测得的噪声信号传递至消声电路,消声电路生成与车辆噪声信号相反的抵消信号,并将抵消信号传输至次级声源,次级声源安装在通风口处,向外侧发出抵消信号,这样的抵消信号将全封闭声屏障内部的初级声源发出的噪声抵消掉。需要说明的是,消声电路在此处应该理解为包括生成抵消信号的电路,以及接收噪声信号的接收模块,此处为了便于说明,将生成抵消信号的电路和和接收噪声信号的接收模块合并到了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初级声源为全封闭声屏障内的车辆。在一个实施例中,消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全封闭声屏障外侧的误差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实时检测辐射到外部的残留噪声,根据残留噪声通过最小均方误差的算法,实时调整消声电路的增益,即电路滤波器性能,保持消声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壳体和支撑框架;所述噪声传感器、所述消声电路和所述次级声源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具体来说,通过将噪声传感器、消声电路和次级声源设置于支撑框架上,并在支撑框架外部设置壳体,使得消声装置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次级声源为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的扬声器。具体来说,将次级声源设置为扬声器,是因为扬声器的体积、重量很小,不会影响结构承重设计、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不会阻挡通风口的通风、不会破坏声屏障的完整性,对结构设计几乎无不良影响,但在消声方面具有良好收益,特别是对中低频噪声泄露,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板包括:侧部吸声板和侧部透光板;其中,在竖直方向上,两块所述侧部吸声板设置有一块所述侧部透光板。具体来说,保证了全封闭声屏障内的视野。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部吸声板为波浪式吸声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部透光板为亚克力制成的透明结构。具体来说,采用亚克力透明板支撑侧部透光板,保证乘客具有良好的视野。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部透光板设置的高度,与全封闭声屏障内,车辆的车窗高度一致,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板和所述立板的交界处,设置有透明过渡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若干所述通风口沿所述基础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消声装置对应每个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具体来说,提出了一种通风口在顶板上的设置方式,同时对应该通风口的设置方式,提出了对应的消声装置的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风口为沿所述顶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缝状通风结构;若干所述消声装置沿所述通风口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具体来说,提出了一种通风口在顶板上的设置方式,同时对应该通风口的设置方式,提出了对应的消声装置的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提出的全封闭式的声屏障,通过对在顶部开设通风口进行弥补,充分发挥全封闭式声屏障的隔声性能,智能消声方案采用发出与轨道交通列车等初级声源发出的噪声相反的声波,抵消噪声往外传播的声能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础框架、立板、顶板、通风口、透明过渡板和壳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初级声源、噪声传感器、消声电路、次级声源、支撑框架和壳体的布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础框架;2:立板;201:侧部吸声板;202:侧部透光板;3:顶板;4:通风口;5:初级声源;6:噪声传感器;7:消声电路;8:次级声源;9:壳体;10:支撑框架;11:透明过渡板。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础框架;/n两个立板,设置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两侧;/n顶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板;/n通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n消声装置,在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通风口设置;/n其中,所述消声装置发出抵消声音,用于抵消从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n所述消声装置包括:/n用于检测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所述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值和噪声信号的噪声传感器;/n用于根据所述噪声传感器传送的噪声信号生成抵消信号,并向次级声源发送所述抵消信号的消声电路;/n根据所述抵消信号生成所述抵消声音的次级声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框架;
两个立板,设置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两侧;
顶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板;
通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消声装置,在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通风口设置;
其中,所述消声装置发出抵消声音,用于抵消从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
所述消声装置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通风口处溢出的所述初级声源产生的噪声值和噪声信号的噪声传感器;
用于根据所述噪声传感器传送的噪声信号生成抵消信号,并向次级声源发送所述抵消信号的消声电路;
根据所述抵消信号生成所述抵消声音的次级声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壳体和支撑框架;
所述噪声传感器、所述消声电路和所述次级声源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式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声源为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的扬声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文成吴瑞刘磊康钟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