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41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的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三个处理池中心处设有圆柱支撑杆,该圆柱支撑杆贯穿三个处理池且其内部中空设有水管,水管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喷嘴式的第一出水口,三个处理池内均设有环型板,环型板的顶部均高于处理池的顶部,且环型板下端为镂空结构,所述上端处理池和中端处理池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内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落差分布的方式可解决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增加设施的美观度,同时可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采用环型板的设置,保证水力停留时间,有效的净化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涉及范围为农村生活污水和城镇小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污水常采用的生化处理技术有MBR工艺、A/O法、SBR法、氧化沟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等,耗电量较大导致运行成本较高,景观效果较差。对于一些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庄,采用上述生化处理工艺运行成本高,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广,不集中,无法采用以城市废水处理集中模式收集并处理污水,且农村地区技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充足的资金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多选用维护简单、工艺流程简单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但若工艺选择不当,极易导致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影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性能,降低湿地系统的应用价值,形成“晒太阳工程”,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多数专利(如CN106542635A、CN106554134A、CN209161761U等)重点在于人工湿地反应单元的组合及基质选择和组合,对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等要素的优化和构建较少,造成人工湿地系统物种单一,景观效果较差,与村庄或小区的融入度不足。同时人工湿地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如专利CN207918524U、CN109354206A),要想优化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面积应适当扩大,以此满足平行湿地的运作需要,然而这会加剧土地紧张程度,极易激发土地应用矛盾。综上所述,需要开发一种既能节约成本、便于管理维护,又能减小占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景观效果的人工湿地处理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利用多级生态景观湿地可解决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不同处理单元采用落差分布的方式可解决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增加设施的美观度,同时可增加水体含氧量。每个处理单元可形成植物动物共生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在有效净化水质的同时提高设施的美观度,可融入到村庄或小区居民的生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的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三个处理池均为圆形且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的中心处设有圆柱支撑杆,该圆柱支撑杆贯穿三个处理池且其内部中空设有水管,水管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喷嘴式的第一出水口,所述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内均设有环型板,环型板的顶部均高于处理池的顶部,且环型板下端为镂空结构,所述上端处理池和中端处理池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内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上端处理池和中端处理池的顶端边缘均设有向下倾斜15°-30°的檐,檐长5-10cm。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中端处理池内的环型板设于上端处理池的檐的外侧,下端处理池内的环型板设于中端处理池的檐的外侧。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环型板高出处理池5-10cm。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种植槽包括挺水植物种植槽和沉水植物种植槽,挺水植物种植槽为环状,沉水植物种植槽为五角星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利用多级生态景观湿地可解决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不同处理单元采用落差分布的方式可解决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增加设施的美观度,同时可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采用环型板的设置,保证水力停留时间,有效的净化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端处理池俯视图。图示说明:1—第一出水口;2—上端处理池;3—中端处理池;4—下端处理池;5—环型板;6—第二出水口;7—挺水植物种植槽;8—沉水植物种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的上端处理池2、中端处理池3和下端处理池4,三个处理池均为圆形且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上端处理池2、中端处理池3和下端处理池4的中心处设有圆柱支撑杆,该圆柱支撑杆贯穿三个处理池且其内部中空设有水管,水管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喷嘴式的第一出水口1。经初步处理后的污水自底部经泵有控制地向上端流动,在顶端经喷嘴喷出。喷出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进入上端处理池,为保证水力停留时间,在上端处理池内侧设置环型板5,使喷嘴喷出的水体落入环型板内侧,环型板5高出上端处理池5-10cm,且环型板5下端为镂空设计,使环型板5内侧水体处理后经由下端向环型板外出流动。上端处理池2和中端处理池3的顶端边缘均设有向下倾斜15°-30°的檐,檐长5-10cm,出水自上而下形成瀑布,可增加水体含氧量。上端处理池2集满溢出,在重力作用下沿檐向下流动,形成环型瀑布,进入中端处理池3,为保证水力停留时间,中端处理池3内侧设环型板5,中端处理池3内的环型板5设于上端处理池2的檐的外侧,使经上端处理池2流入中端处理池3的水体落入环型板5内侧,该环型板5高出中端处理池5-10cm,下端为镂空设计。待中端处理池3集满溢出,在重力作用下沿檐向下流动,形成环型瀑布,进入下端处理池,为保证水力停留时间,下端处理池4内侧设环型板5,下端处理池4内的环型板5设于中端处理池3的檐的外侧,使经中端处理池3流入下端处理池4的水体落入环型板5内侧,该环型板5高出下端处理池4出水口5-10cm,环型板5下端为镂空设计。最后,经下端处理池4处理后,由下端处理池4上设置的第二出水口6排出净化后的水体。设计圆柱支撑杆内径为5-10cm,外径为8-15cm。上端处理池2和中端处理池3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4内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填充有基质。上端处理池2内的基质填充高度20-30cm,池壁高度50-60cm,设置停留时间为1-2h,处理池直径根据日处理量、停留时间、池壁高度和基质填充高度及容纳水量确定。植物选用1-2种对COD、氮磷去除效率高,且具有观赏性的挺水植物,种植时根据植物类别差异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中端处理池3设置池壁高度50-60cm,基质填充高度15-20cm,设置停留时间为2-3h,处理池直径根据日处理量、停留时间、池壁高度和基质填充高度及容纳水量确定。种植对污染物具有吸收作用的沉水植物,如苦草、菹草。并可适当养殖少量虾、螺等水生动物。下端处理池4设置高度在100-110cm左右,为方便收割和提高其美观度,下端处理池4内设置种植槽,种植槽包括挺水植物种植槽7和沉水植物种植槽8。下端处理池沿池壁在内侧设置挺水植物种植槽,用于种植观赏性的挺水植物,该种植槽位于地平线以下20-30cm,宽度10-15cm,种植槽壁高出地平线5-10cm。处理池中间可根据需求设计成不同形状沉水植物种植槽,可以为五角星形状,用于种植沉水植物,该种植槽位于地平线以下5-15cm,宽度为5-20cm,种植槽内用基质进行填充。下端处理池设置停留时间为7-9h,处理池直径根据日处理量、停留时间、排水口高度确定。植物选择对COD、氮磷去除效率高,且具有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的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三个处理池均为圆形且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的中心处设有圆柱支撑杆,该圆柱支撑杆贯穿三个处理池且其内部中空设有水管,水管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喷嘴式的第一出水口,所述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内均设有环型板,环型板的顶部均高于处理池的顶部,且环型板下端为镂空结构,所述上端处理池和中端处理池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内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的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三个处理池均为圆形且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的中心处设有圆柱支撑杆,该圆柱支撑杆贯穿三个处理池且其内部中空设有水管,水管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喷嘴式的第一出水口,所述上端处理池、中端处理池和下端处理池内均设有环型板,环型板的顶部均高于处理池的顶部,且环型板下端为镂空结构,所述上端处理池和中端处理池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内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填充有基质,下端处理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多级生态景观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甜田蔡震峰康禄华李平叶高萍邓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华赣环境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