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石裂缝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区域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岩土本身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复杂的地质状况导致岩土体的裂隙很难在实验室中真实模拟出来,而常用的砂浆修复很难完整的修复细小的裂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本装置针对难以观察的裂隙修复时,利用硅胶的拓印功能,再用透明树脂二次翻模出一个透明的样品。再选用不同的修复砂浆修复拓印出的裂隙,观察砂浆的临界裂隙填充深度和临界裂隙填充宽度,这个装置不仅可以观察修复,也可以二次使用,节约了材料,得出结论,其主要用于地质裂隙修复。并且此装置便捷,可以方便携带。并且翻模板为两用,减少了仪器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它包括采用多块钢板围绕组装而成的翻模架结构,在翻模架结构的每个底角部位都焊接固定有用于对整个翻模架结构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用多块钢板(1)围绕组装而成的翻模架结构,在翻模架结构的每个底角部位都焊接固定有用于对整个翻模架结构进行支撑的螺纹板(4);相邻的两块钢板(1)的接触端面之间通过卯榫滑动结构相连;相邻的两块钢板(1)的外侧壁之间通过滑动杠杆结构相连,并使得相邻的两块钢板(1)之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用多块钢板(1)围绕组装而成的翻模架结构,在翻模架结构的每个底角部位都焊接固定有用于对整个翻模架结构进行支撑的螺纹板(4);相邻的两块钢板(1)的接触端面之间通过卯榫滑动结构相连;相邻的两块钢板(1)的外侧壁之间通过滑动杠杆结构相连,并使得相邻的两块钢板(1)之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卯榫滑动结构采用不锈钢滑动条(7),所述不锈钢滑动条(7)包括两种不同型号的滑条,两种不同型号的滑条分别粘贴固定在钢板(1)的相接触配合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加工形成榫头,另一个加工形成榫眼,所述榫头和榫眼构成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杠杆结构包括固定在钢板(1)外侧壁上的多个等间距布置的螺杆(2),相邻两块钢板(1)之间的螺杆(2)之间通过可滑动杠杆(5)相连,在螺杆(2)的端头部位固定有用于对可滑动杠杆(5)进行限位的螺母(3)。
4.采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裂隙修复可视化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材料:钢板(1)、螺杆(2)、螺母(3)、螺栓板(4)、可滑动杠杆(5)、强力胶、不锈钢滑动条(7)、硅胶、硅油、纳米级磁粉、透明树脂、铁架、照明灯、磁铁和千斤顶;
第二步:安装翻模架结构:在每块钢板(1)的一边距上下相同位置处焊入螺杆(2),把不锈钢滑动条(7)焊在钢板(1)两侧,左侧为榫头包裹结构,右侧为榫眼结构,相邻的两块钢板(1)之间通过榫头和榫眼构成滑动配合,位于矩形框架结构的边角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翻模架结构的四角底部边缘的钢板底部焊接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在螺栓板(4),以固定住装置在边坡上,不让其滑动;
第三步:配置硅胶流体:将硅油按1%~5%配比混合在纳米级磁粉中,然后与硅胶搅拌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孙荣琪,宋瑞,汪岩松,陈子悦,郭建祥,李运舟,杜卓兴,杨浩宇,石谦,李洪亚,唐洪宇,谢晓康,孙涛,黎照,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