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28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本申请的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网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布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变色网布。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3902775涉及局部立体经编网布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布本体,所述网布本体至少由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在经编机上一体编织,所述第一纱线和/或所述第二纱线为热熔纱,所述热熔纱为鞘蕊型结构的复合纱线,所述鞘部聚合物的熔点Tm1高于所述蕊部聚合物的熔点Tm2,所述网布本体包括热熔区域,所述热熔区域经热定型处理后凸出于所述网布本体的表层形成立体造型。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编织步骤与热定型处理步骤以及冷却处理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经编网布的立体造型的立体感更明显、更持久稳定,且具有较佳的尺寸安定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398357.5涉及一种PVC涂层夹网布,属于夹网布
,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涤纶层,所述第一涤纶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PVC树脂发泡层,所述第一PVC树脂发泡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UV涂层,所述第一UV涂层上设有第一压花层,所述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涤纶层,所述第二涤纶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PVC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119 CN 20201129718251.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梳栉JB1.1提花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梳栉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成喻柯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