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22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具有底纹,所述底纹包括底纹单元结构,底纹单元结构包括采用纱线Y1、纱线Y2在一个花型循环内走成圈结构以重叠和分开的方式进行交替编织形成,底纹单元结构包括若干列纵向底纹单元,纵向底纹单元包括当前列成圈结构和其他列成圈结构,纵向底纹单元的其他列成圈结构由当前列成圈结构的纱线偏移W针数一体编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外部装饰性的同时,提高了保暖性,能广泛应用于内衣、束身衣、运动及休闲服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面料
,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设备的创新及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面料作为一款受大众青睐的时尚面料,自进入消费市场后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内衣、休闲装饰等。传统蕾丝织物为了达到通透效果,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孔洞元素。但是这些或大或小的孔洞,在增添了蕾丝织物性感和美感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的遮蔽性能;同样,这些孔洞虽然可以增强其透气性使穿着更舒爽,但也使得蕾丝织物的保暖性不被大家考虑;还有,传统蕾丝织物的地梳组织的变化是跟随衬纬地梳的结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需要做一些创新性的改变;传统蕾丝织物易脱散也是其在应用上需要面对的潜在风险。针对脱散风险,传统的改善方案是提高编织密度和成圈地梳在较大长度变化形成横锁线,使得脱散情况在变化位置处得到停止。但是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织物的外观美感,并且脱散的风险仍然存在。另一改善脱散的方案是使用热熔丝纱线,利用其高温后会熔粘的特性来达到防脱散目的。但热熔纱高温熔粘后会变硬,会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顺滑感和良好的弹性,所以也不能被广泛投入生产。经查询服装行业蕾丝织物相关专利及其它资料,至今还没有任何资料能全面描述并有效解决上述缺陷和风险,比如:CN205062362U描述的是一种编织可变化网眼的弹力蕾丝花边的经编机,包括梳栉摇架以及多组梳栉。在需要的位置设置辅助编织地组织梳栉,从而形成与地组织工艺结构不同的网眼效果,且能保证所编织的网眼效果稳定。CN103469469B描述的是一种几何元素经编蕾丝花边及其制备方法:用锦纶和阳离子改性涤纶丝二种原料经花边机器编织而成,织造完成后,经过染色后整理工序,得到几何元素经编蕾丝花边。CN107287755B描述了一种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增加一套积极送经装置送出氨纶纱线,氨纶纱线被喂入与非氨纶纱线相同或不同的成圈地梳中,使得受损后地纱线圈和花纱均不易脱散。在上述专利中,CN205062362U基于传统蕾丝的通透性而设计并加强了网眼(即孔洞)的效果稳定,CN103469469B增加了蕾丝织物在色彩方面的多样性,但它们都不能改善传统蕾丝织物在遮蔽性与保暖性方面的缺陷。CN107287755B增加积极送经装置势必会增大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原料必须是长丝配氨纶也限制了织物的风格和种类,且长丝与氨纶同向成圈的固化模式也会影响到织物花式及外观。综上所述,消费市场需要一款既能保持传统蕾丝面料花型美艳、立体感强、花式繁多,外观漂亮通透等优点不受根本影响,又能改善其遮蔽性、保暖性及脱散性且不需增加额外成本的新一代蕾丝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具有底纹,所述底纹包括底纹单元结构,底纹单元结构包括采用纱线Y1、纱线Y2在一个花型循环内走成圈结构以重叠和分开的方式进行交替编织形成,底纹单元结构包括若干列纵向底纹单元,纵向底纹单元包括当前列成圈结构和其他列成圈结构,纵向底纹单元的其他列成圈结构由当前列成圈结构的纱线偏移W针数一体编织而成。所述底纹单元结构还包括采用纱线Y3、纱线Y4以衬纬结构经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衬纬结构层。所述底纹单元结构为NWxNL的成圈结构,其中NL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线圈所跨横列数,NW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的偏移针数。所述纱线Y1为直编链结构编织时,NW1=1,NL1=1;纱线Y2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2≥1,而12≥NL2≥1,NW1代表纱线Y1的偏移针数,NW2代表纱线Y2的偏移针数;NL1代表纱线Y1线圈所跨横列数,NL2代表纱线Y2线圈所跨横列数。所述纱线Y1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1≥1,而12≥NL1≥1;纱线Y2为直编链结构编织时,NW2=1,而NL2=1,NW1代表纱线Y1的偏移针数,NW2代表纱线Y2的偏移针数;NL1代表纱线Y1线圈所跨横列数,NL2代表纱线Y2线圈所跨横列数。所述纱线Y1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1≥1,而12≥NL1≥1;纱线Y2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2≥1,而12≥NL2≥1,NW1代表纱线Y1的偏移针数,NW2代表纱线Y2的偏移针数;NL1代表纱线Y1线圈所跨横列数,NL2代表纱线Y2线圈所跨横列数。所述纱线Y1、纱线Y2均为长丝,线密度为10-150D;或者纱线Y1、纱线Y2均为氨纶,线密度为20-100D;或者纱线Y1、纱线Y2均为长丝与氨纶组成的复合纱,线密度为20-150D,其中长丝线密度为10-100D,氨纶线密度为10-70D。所述纱线Y3为长丝,线密度为20-140D;或者纱线Y3为氨纶弹性丝,线密度为20-280D;或者纱线Y3为长丝与氨纶组成的复合纱,线密度为20-150D,其中长丝线密度为10-100D,氨纶线密度为10-70D。所述纱线Y4为氨纶弹性丝,线密度为70-560D;或者纱线Y4为长丝,线密度为30-280D。织物本体的底纹单元结构采用纱线Y1、纱线Y2在一个花型循环内走成圈结构以重叠和分开的方式进行交替编织形成,纱线Y1和纱线Y2在当前纵向走成圈结构编织后会向左方向或向右方向横向偏移W针数继续编织,形成节NWxNL的编织结构,其中,NW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的偏移针数,NL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的线圈所跨横列数,通过与纱线Y3、纱线Y4走衬纬结构与多把花纱梳栉组合编织形成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本专利技术通过纱线走成圈结构编织,并且进行横向偏移相应的针数,形成对角线上的成圈结构,从而形成垂直、水平和对角线方向的编织结构,可通过调节纱线的偏移量实现不同的覆盖率,从而调节整体的通透性和透气性,并由此调节了织物的通透性、改变了孔洞的透气性、提高了织物的保暖性。附图说明附图1:底纹单元NWxNL中的对角线纱线Y随着NW、NL的取值不同而走向不同(Ya、Yb、Yc)的示意图;附图2:纱线Y1、Y2分层穿纱示意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1的结构为开口编链结构(0-1/1-0//);附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1的结构为开口编链结构(1-0/0-1//);附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1的结构为闭口编链结构(0-1/0-1//);附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1的结构为闭口编链结构(1-0/1-0//);附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2的结构为开口变化编链结构(0-1/1-0/0-1/1-2//)。附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2的结构为开口变化编链结构(1-0/0-1/1-0/1-2//)。附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2的结构为闭口变化编链结构(0-1/0-1/0-1/1-2//)。附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Y2的结构为闭口变化编链结构(1-0/1-0/1-0/1-2//)。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具有底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纹包括底纹单元结构,底纹单元结构包括采用纱线Y1、纱线Y2在一个花型循环内走成圈结构以重叠和分开的方式进行交替编织形成,底纹单元结构包括若干列纵向底纹单元,纵向底纹单元包括当前列成圈结构和其他列成圈结构,纵向底纹单元的其他列成圈结构由当前列成圈结构的纱线偏移W针数一体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具有底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纹包括底纹单元结构,底纹单元结构包括采用纱线Y1、纱线Y2在一个花型循环内走成圈结构以重叠和分开的方式进行交替编织形成,底纹单元结构包括若干列纵向底纹单元,纵向底纹单元包括当前列成圈结构和其他列成圈结构,纵向底纹单元的其他列成圈结构由当前列成圈结构的纱线偏移W针数一体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纹单元结构还包括采用纱线Y3、纱线Y4以衬纬结构经花纱梳栉编织而成的衬纬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纹单元结构为NWxNL的成圈结构,其中NL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线圈所跨横列数,NW为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的偏移针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1为直编链结构编织时,NW1=1,NL1=1;纱线Y2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2≥1,而12≥NL2≥1,NW1代表纱线Y1的偏移针数,NW2代表纱线Y2的偏移针数;NL1代表纱线Y1线圈所跨横列数,NL2代表纱线Y2线圈所跨横列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1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1≥1,而12≥NL1≥1;纱线Y2为直编链结构编织时,NW2=1,而NL2=1,NW1代表纱线Y1的偏移针数,NW2代表纱线Y2的偏移针数;NL1代表纱线Y1线圈所跨横列数,NL2代表纱线Y2线圈所跨横列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1为变化编链结构编织时,5≥NW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华陈官峰颜进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