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绮婷专利>正文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10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包括料筒、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隔板、第一齿轮、第一电机、连轴器、第二齿轮、固定杆、固定架、绞龙叶片、出料口、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上料管、丝杠、滑块、入料口、支撑杆和筒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从入料口送入物料,物料经过第二搅拌叶搅拌避免粘连,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后由第一搅拌叶向上料管内送料,加快整个装置的上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物料从料筒进入上料管后经过绞龙叶片移动传输,而固定架在上料管内滑动可刮除残留在上料管管壁内的物料,将物料从出料口完全排出,减少物料的损失和消耗,也便于整个装置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结构,具体是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属于上料装置应用

技术介绍
自动上料机专为塑料及粉体生产加工行业设计制造,本机与物料接触部分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可与各种规格挤出机,高速混合机,塑料搅拌机配套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类粉状,粒状,回收破碎等物料的上(送)料用途。自动上料机单机上料高度可达2-6米,并可多机串联使用,抽送上料速度为1-3吨每小时,具有自动控制加料,维修方便面,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通常的自动上料机缺乏搅拌结构,当物料粘连时堵塞出料口无法及时上料,影响上料速度和工作效率,现有的搅拌结构搅拌效果不理想,且物料在上料管内输送时缝隙内存在残留,增大了物料的消耗,不利于整个装置的清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料筒、第二搅拌叶、隔板和上料管,所述料筒内腔固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贯穿有支撑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1)、第二搅拌叶(3)、隔板(4)和上料管(15),所述料筒(1)内腔固接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贯穿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上套接有第一搅拌叶(2),所述第一搅拌叶(2)下方安装有第一齿轮(5)和第一电机(6),且所述料筒(1)外部卡合有筒盖(20);/n所述上料管(15)固接在料筒(1)右侧,所述上料管(15)内腔安装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上套接有绞龙叶片(11),且所述上料管(15)顶部安装有丝杠(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1)、第二搅拌叶(3)、隔板(4)和上料管(15),所述料筒(1)内腔固接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贯穿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上套接有第一搅拌叶(2),所述第一搅拌叶(2)下方安装有第一齿轮(5)和第一电机(6),且所述料筒(1)外部卡合有筒盖(20);
所述上料管(15)固接在料筒(1)右侧,所述上料管(15)内腔安装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上套接有绞龙叶片(11),且所述上料管(15)顶部安装有丝杠(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顶部开设有两个入料口(18),两个所述入料口(18)之间固接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与料筒(1)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杆(19)底部套接有第二齿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搅拌叶(3)底部均贯穿隔板(4)和料筒(1)底壁后固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固接在料筒(1)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5),位于所述隔板(4)下方的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8)之间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绮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绮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