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感改善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02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书写感改善片,其能够良好地再现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所述书写感改善片具有触控笔所接触的触控笔接触面,对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以1mN/s的负载速度按压前端曲率半径为100nm且棱间角为115°的三角锥形压头的前端时,当试验载荷达到1961mN时的按压深度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书写感改善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触控笔在触控面板等上的书写感的书写感改善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兼做显示设备与输入手段的带位置检测功能的图像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得到较多的利用。在这样的触控面板中,除了使用手指进行输入以外,也可使用触控笔进行输入,若使用触控笔,则可进行比手指更精细且高精度的输入作业。然而,触控面板的显示模块通常为硬质。因此,使用触控笔的书写感与使用书写工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不同,很难说得上有多良好。为了解决触控面板上的触控笔带来的书写感的问题,正在研究对触控面板的表面的物性进行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阻膜式触控面板,其具有将铅笔硬度、表面能及弹性变形性调节在规定范围内的输入操作面。此外,作为设置在触控面板的最表面、用于提高书写感的片(以下,有时称为“书写感改善片”),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透明层叠体,其依次层叠有表面处理层、透明刚性层及厚度为0.2~2mm的透明缓和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1-2430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4-2592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公开的专利技术中,无法充分得到使用书写用具(特别是圆珠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因此,谋求开发一种进一步良好地再现了使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的书写感改善片。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感改善片,其能够良好地再现使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书写感改善片,其具有触控笔所接触的触控笔接触面,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以1mN/s的负载速度按压前端曲率半径为100nm且棱间角为115°的三角锥形压头的前端时,当试验载荷达到1961mN时的按压深度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专利技术1)。通过满足上述按压深度,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的书写感改善片能够良好地再现使用书写用具(特别是圆珠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纸的凹陷感,由此能够良好地再现使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优选:在使具有0.5mm直径的笔尖的触控笔的所述笔尖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进行接触后,在对所述触控笔施加200g载荷的同时,一边将所述触控笔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所呈的角度维持在45°,一边以1.6mm/秒的速度使所述触控笔直线滑动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11以上、0.62以下(专利技术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优选:所述书写感改善片具备书写感改善层、设置在所述书写感改善层的一个面侧的基材、及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与所述书写感改善层相反的面侧的粘着剂层,所述书写感改善层的与所述基材为相反侧的面为所述触控笔接触面(专利技术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3)中,优选所述书写感改善层直接层叠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专利技术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3、4)中,优选所述书写感改善层为硬涂层(专利技术5)。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书写感改善片能够良好地再现使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具有触控笔所接触的触控笔接触面。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的两面可以为触控笔接触面,但通常仅书写感改善片的一个面为触控笔接触面,另一个面为用于贴合在触控面板等上的面。1.书写感改善片的物性(1)按压深度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对该触控笔接触面,以1mN/s的负载速度按压前端曲率半径为100nm且棱间角为115°的三角锥形压头的前端时,当试验载荷达到1961mN时的按压深度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通过使按压深度在该范围内,在使用触控笔在触控笔接触面上进行书写时的凹陷感与使用书写用具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凹陷感非常接近,能够实现优异的书写感。从进一步提高上述凹陷感的再现性的角度出发,上述按压深度优选为12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6.5μm以上。此外,从相同的角度出发,上述按压深度优选为2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0μm以下。另外,上述按压深度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述的试验例的记载所示。(2)摩擦系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在使具有0.5mm直径的笔尖的触控笔的所述笔尖与该触控笔接触面进行接触后,在对所述触控笔施加200g载荷的同时,一边将触控笔与触控笔接触面所呈的角度维持在45°,一边以1.6mm/秒的速度使触控笔直线滑动时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11以上,特别优选为0.1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3以上。此外,上述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62以下,更优选为0.52以下,特别优选为0.4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2以下。通过使动摩擦系数在上述范围内,在贴合有书写感改善片的触控面板上使用触控笔时,传递至握住触控笔的手上的振动感与使用书写用具(特别是圆珠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得到的振动感非常接近。由此,该震动感与上述凹陷感联合而易于实现更优异的书写感。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在使具有0.5mm直径的笔尖的触控笔的该笔尖与该触控笔接触面进行接触后,在对所述触控笔施加200g载荷的同时,一边将触控笔与触控笔接触面所呈的角度维持在45°,一边以1.6mm/秒的速度使触控笔直线滑动时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12以上,特别优选为0.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上。此外,上述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65以下,更优选为0.55以下,特别优选为0.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5以下。通过使静摩擦系数在上述范围内,在贴合有书写感改善片的触控面板上使用触控笔时,特别是开始书写时的振动感与使用书写用具(特别是圆珠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得到的振动感非常接近。由此,该震动感与上述凹陷感联合而易于实现更优异的书写感。(3)摩擦力的标准偏差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在使具有0.5mm直径的笔尖的触控笔的该笔尖与该触控笔接触面进行接触后,在对该触控笔施加200g载荷的同时,一边将触控笔与上述面所呈的角度维持在45°,一边以1.6mm/秒的速度使触控笔直线滑动时,在滑动距离为10mm的位置至滑动距离为20mm的位置之间测定的、在该笔尖与上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标准偏差优选为5mN以上,更优选为8mN以上,特别优选为11mN以上。此外,该标准偏差优选为60mN以下,更优选为40mN以下,特别优选为30mN以下。通过将该标准偏差设在上述范围内,在贴合有书写感改善片的触控面板上使用触控笔时的振动感与使用书写用具(特别是圆珠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振动感非常接近。另外,上述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的标准偏差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述的试验例的记载所示。(4)光学物性本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善片的雾度值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从得到充分防眩性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书写感改善片,其具有触控笔所接触的触控笔接触面,其特征在于,/n对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以1mN/s的负载速度按压前端曲率半径为100nm且棱间角为115°的三角锥形压头的前端时,当试验载荷达到1961mN时的按压深度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4 JP 2019-1731421.一种书写感改善片,其具有触控笔所接触的触控笔接触面,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以1mN/s的负载速度按压前端曲率半径为100nm且棱间角为115°的三角锥形压头的前端时,当试验载荷达到1961mN时的按压深度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感改善片,其特征在于,
在使具有0.5mm直径的笔尖的触控笔的所述笔尖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进行接触后,在对所述触控笔施加200g载荷的同时,一边将所述触控笔与所述触控笔接触面所呈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弘气藤井结加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